法律知识

医疗期工资发放标准是哪些

2024-02-27 00: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医疗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医疗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医疗期工资发放标准是按照劳动者原来的工资标准进行发放,但是期限一般不可以超过12个月。医疗期工资不发处理方法是当事人可以与单位协商支付,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等。

  一、医疗期工资发放标准是哪些

  工伤医疗期工资应当按照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标准来发。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但该期限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如果情况特殊的,可延长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找法网提醒您,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二、医疗期工资不发怎么办

  医疗期工资公司不发的解决办法如下:

  1.劳动者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一致的,可以签订工资支付协议书;

  2.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申请时提交申请书、相关证据等材料;

  3.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介入调查;

  4.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医疗期工资发放

  三、医疗期工资要交税吗

  医疗期工资工资待遇如果超过5000元每月的,则要交税。

  《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医疗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680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医疗事故律师团,我在医疗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