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建立劳动关系流程是怎么规定的

2024-06-24 08: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建立劳动关系流程规定是招聘与选拔,签订劳动合同,入职培训等。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存在差异在于两者的产生依据不同、主体性质不同、主体关系不同等。

  一、建立劳动关系流程是怎么规定的

  1.招聘与选拔:企业通过广告、网络、招聘会等方式发布招聘信息,求职者投递简历并参加面试等环节,双方达成初步意向后,企业进行背景调查和筛选。

  2.签订劳动合同:在确定录用人员后,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中通常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资待遇、福利社保等方面的约定。

  3.入职培训:新员工需要进行入职培训,了解企业的文化、规章制度和业务内容等方面,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

  4.试用期考核:试用期通常是三个月到六个月不等,在此期间内,企业对新员工的业务能力、工作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以决定是否正式录用。

  5.转正与晋升:试用期结束后,如果员工符合要求,则可以转正并获得相应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如果员工不符合要求,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给予一定的培训或调整机会。

  6.劳动关系的维护:企业和员工应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确保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如果出现劳动争议或者纠纷,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者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

  二、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

  1.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生产要素的结合而产生的关系;劳务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双方的约定。

  2.主体资格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即用人单位,另一方则必须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关系的主体不能同时都是自然人,也不能同时都是法人或组织;劳务关系的主体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都是法人、组织、公民,也可以是公民与法人、组织。

  3.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间不仅存在着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在着人身关系,即行政隶属关系。劳动者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如考勤、考核等)等,成为用人单位的内部职工。

  4.是以谁的名义实施工作以及由谁承担责任不同。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名义进行工作,劳动者属于用人单位的职员,其提供劳动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构成用人单位整体行为的一部分,由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与劳动者本人没有关系;劳务关系是提供劳务的一方以本人的名义从事劳务活动,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在提供劳务过程中纯粹是由于自身的过错给第三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的,该损害与雇主无关。

建立劳动关系的

  三、解除劳动关系需要通知需要员工签字吗

  解除劳动关系一般是需要通知员工签字的,解除通知书需要劳动者签字确认。找法网提醒您,如果是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解除通知书应当送达劳动者,能够证明劳动者收到了通知书,解除行为就生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657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