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林智敏律师代理奶粉走私案二审改判缓刑
一、当事人
被告人:张某
辩护律师:林智敏律师团队(二审介入)
公诉机关:某市检察院
二、案情简介
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张某经营的跨境电商公司通过非法手段获取2.3万名消费者身份信息,在电商平台伪造个人订单,将本应以一般贸易进口的新西兰某品牌奶粉伪报为跨境电商零售商品。该公司通过香港中转仓虚构物流信息,利用跨境电商行邮税与一般贸易税率差异偷逃税款,经海关三次重新核定后最终确认逃税金额为387万元。
案发后,侦查机关现场查扣涉案奶粉1.8万罐(货值约500万元),并冻结公司及关联账户资金600万元。公诉机关认为,该案涉及伪造订单数量大、逃税金额高,属于典型的利用跨境电商政策漏洞实施走私的刑事案件。
当事人在一审阶段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罚金200万元。当事人对判决结果表示不服,委托林智敏律师团队帮其上诉做二审辩护。
三、公诉方量刑意见
1、认定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刑法第153条);
2、建议判处7年有期徒刑;
3、并处偷逃税款1倍罚金(387万元)。
四、被告(我方)辩护意见
1、税额争议:质疑海关核税方法,主张实际成交价含境外促销折扣;
2、责任切割:香港中转仓操作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实施,非公司直接行为;
3、合规整改:案发后已建立订单溯源系统并补缴210万元税款;
4、主观故意:部分订单真实存在,企业确有跨境电商业务需求。
五、案件争议焦点
1、跨境电商"刷单"行为与走私故意的界限认定?
2、香港中转仓伪造物流是否构成单位犯罪?
3、海关核税是否应扣除境外促销折扣?
六、判决结果
1、二审改判为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罚金调整为100万元
2、解除账户冻结300万元。
七、案件总结
本案揭示跨境电商走私辩护三大突破口:
1、技术性抗辩:针对海关核税规则提出专业性质疑
2、业务真实性:用真实交易记录稀释主观故意认定
3、合规转化:将整改措施转化为量刑有利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