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林智敏律师为走私黄金案做二审改判缓刑辩护
一、当事人
被告人:张某(某外贸公司经理)
辩护律师:林智敏律师团队
公诉机关:某市检察院
二、案情简介
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期间,张某作为某外贸公司总经理,在进口黄金首饰、工艺品等货物时,指使员工采用低报价格、虚报品名等方式向海关申报。经海关稽查发现,该公司通过17批次虚假申报,累计走私黄金制品82公斤,申报价格与实际成交价差额达310万元,偷逃应缴税款50.6万元。侦查显示张某亲自审批虚假报关单证,并通过私人账户收取境外供应商差额货款。
2023年8月,法院一审认为张某主观故意明显,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5万元。张某对一审判决结果表示不服,二审阶段决定委托林智敏律师团队为其上诉。
三、公诉方量刑意见
1、认定张某系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
2、对一审判决结果无异议,建议判处3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追缴全部违法所得,并处罚金55万元。
四、被告(我方)辩护意见
1、主观故意抗辩:申报不实系员工操作失误,无证据证明张某明知违法;
2、计税异议:质疑海关核税方式,主张实际偷逃税额低于指控金额;
3、量刑情节:当事人主动配合调查并补缴税款;同时,当事人初犯偶犯,社会危害性较低。
五、案件争议焦点
1、张某是否具有走私的主观故意?
2、偷逃税额计算是否准确?
3、张某是否符合缓刑适用条件?
六、判决结果
最终二审改判: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罚金20万元。
七、法院观点
1、证据不足以证明张某直接参与虚假申报;
2、认罪态度良好且补缴税款;
3、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
八、案件总结
本案通过"主观故意解构+技术性质证"策略,成功将实刑改为缓刑,体现律师在走私案件中对:证据链的精准突破能力,以及法定从宽情节的深度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