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侵权胜诉案例】林智敏律师代理小品牌服装厂逆袭战胜国际大牌
一、当事人
原告:“米x站”服饰有限公司(初创企业,注册"米x站"第25类服装商标)
被告:某意大利奢侈品牌中国子公司(使用"Milan XXX"开展营销)
二、案情简介
原告2010年注册"米x站"商标用于平价女装,被告方2018年才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在广告中大量使用"Milan XXX"(中文译名"米x站"),导致原告的经销商误认原告的产品只是被告的副线品牌,部分经销商直接找被告公司下单订货,造成原告公司的订单流失。
林智敏律师团队接受委托后,通过“语义学分析”及“市场调查报告”构建反向混淆证据链,决定代表原告对被告公司发起诉讼。
三、原告(我方)诉讼请求
1、认定被告构成反向混淆侵权;
2、判令被告停止使用中文译名并赔偿500万元;
3、要求被告登报消除影响声明。
四、被告抗辩要点
1、主张"Milan XXX"为描述性使用(城市地理名称+通用词);
2、强调原、被告客户群体差异(奢侈品vs快消品);
3、原告实际损失证据不足。
五、争议焦点
1、外文品牌中文译名是否受商标权约束?
2、反向混淆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3、跨价格带经营是否阻却混淆可能性?
六、判决结果
1、部分支持原告诉求,判令被告停止在中文环境使用"米x站"译名;
2、酌定赔偿原告损失385万元;
3、驳回原告关于外文标识禁用的请求。
七、法官观点
1、译名保护:
认定被告明知原告商标仍刻意选用对应中文译名,具有攀附故意;
2、反向混淆:
采纳林律师提交的消费者认知报告,证明会导致反向混淆;
3、赔偿计算:
参考被告本地化营销预算的15%确定赔偿额。
八、案件启示
本案展现林智敏律师团队三大战术优势:
1、首创"价格带隔离≠不混淆"的论证逻辑;
2、引入比较语言学专家证人分析译名关联性;
3、将被告本地化推广费用转化为赔偿计算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