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事人
原告:某跨境电商上市公司
被告:某跨境ERP服务商
二、案情简介
2024年"黑五"大促关键阶段(11月22日至26日),原告跨境电商独立站监测系统触发三级警报:美国站UV从日均12.7万骤降至8.1万,而被告合作的17家商户同品类逆势增长210%。技术团队发现用户结算流程存在异常跳转,经司法电子数据鉴定确认:当用户添加原告商品至购物车时,被告植入的恶意代码会实时替换为3款指定竞品,并通过伪造的"库存紧张"弹窗诱导完成交易。
溯源报告显示,被告利用其提供的服务权限,在订单处理模块注入数据劫持脚本,非法获取原告核心商业机密,包括耗资380万美元研发的用户分层算法及未公开的德国海外仓动态补货模型。
三、原告(我方)诉讼请求
1、立即停止数据劫持行为;
2、赔偿经济损失800万美元;
3、下架涉案软件版本;
4、在专业媒体发布整改声明。
四、被告抗辩意见
1、主张数据属于用户而非平台
2、辩称流量波动属正常商业现象
3、质疑损失计算的合理性
五、案件争议焦点
1、跨境电商用户行为数据的法律属性?
2、技术中立的边界与恶意代码的司法鉴定标准是什么?
3、境外服务器日志的取证合规性?
六、判决结果
1、禁止被告继续运营涉案ERP模块
2、支持原告800万美元诉请
3、强制开源涉案代码库接受监督
4、判决书抄送中国跨境电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