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胜诉案例】林智敏律师代理生鲜电商平台诉冷链仓储服务商货损赔偿案
一、当事人
原告:某生鲜电商平台(日订单量超5万单)
被告:某第三方冷链仓储服务商(拥有9万㎡冷库)
二、案情简介
2022年12月,原告生鲜电商平台在例行库存抽检时发现,存放于被告3号冷库的进口阿根廷红虾出现大面积解冻变质现象。经核查冷库运营记录发现:制冷机组因未及时检修导致压缩机故障,持续停运47小时,期间库温最高升至-5℃,严重违反合同约定的-18℃±1℃标准。
更严重的是,被告通过后台权限篡改云端温控数据平台记录,删除12次系统自动触发的超温报警信息。经SGS第三方检测,320吨红虾因反复冻融导致菌落总数超标40倍,商品价值损失达2300万元。现场勘察发现冷库聚氨酯保温层存在老化开裂,加剧了温度波动。
三、原告(我方)诉讼请求
1、被告全额赔偿货损2300万元(按合同约定的采购价120%计算);
2、惩罚性赔偿500万元(依据《电子商务法》第55条数据篡改条款);
3、销毁问题产品(由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执行)。
四、被告辩护意见
1、主张合同约定“赔偿不超过仓储费3倍”(约86万元);
2、辩称部分虾类入库时已临近保质期,货损非完全由超温导致;
3、称系统故障导致记录异常,无主观恶意。
五、案件争议焦点
1、合同条款是否会因排除主要义务而无效?
2、司法鉴定确认解冻特征是否符合超温导致?
3、数据篡改否构成《电子商务法》规定的惩罚性赔偿情形?
六、判决结果
1、支持全额赔偿2300万元;
2、数据造假情节恶劣,判处惩罚性赔偿500万元;
3、销毁问题产品防止二次流入市场。
七、法院观点
1、采纳IoT设备底层日志与专家鉴定报告,认定被告重大过失;
2、违反行业温控标准即构成根本违约;
3、篡改温控记录行为破坏冷链物流信任基础,需从严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