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受害人遭受家庭暴力后的救济保护途径有哪些

2022-10-29 08: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妇幼保护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妇幼保护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受害人遭受家庭暴力后的救济保护途径有,寻求社会救济;向人民法院请求民事救济;执法机关对施暴人处以行政处罚或是刑事惩罚。受害人遭受家庭暴力,对施暴人的处罚是,情节严重,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一、受害人遭受家庭暴力后的救济保护途径有哪些

  受害人遭受家庭暴力后的救济保护途径有:

  1.社会救助: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2.行政处罚: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3.民事救济:根据《民法典》第1091条的内容,受害人可以在离婚诉讼中向施暴者要求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与精神损害两个方面。

  4.刑事惩罚:若实施家庭暴力构成犯罪的,如故意伤害罪、虐待罪、强奸罪等,应当依照刑法有关规定给予制裁。对于受害者的报案,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二、受害人遭受家庭暴力,对施暴人的处罚是什么

  受害人遭受家庭暴力,对施暴人的处罚是,构成故意伤害罪,若造成轻伤以上伤害的,对方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夫妻之间应当互相爱护,禁止家暴。

  家庭暴力的,属于经法定调解无效,法院应当判决离婚的情形。

受害人遭受家庭暴力

  三、受害人遭受家庭暴力,如何界定

  家庭暴力的界定是指家庭成员间实施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造成的身体及精神伤害。对于实施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求助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对于给受害人造成严重损害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找法网提醒你,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妇幼保护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266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妇幼保护法律师团,我在妇幼保护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