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您好,我和我女儿在同部门工作,公司年底清查说,我们是母女关系,强制调岗,并且工资少一千多,这样行吗?/‘

劳动纠纷
2024-02-22 09:38:52
共有10位律师解答
  • 你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而调整变化属正常现象。法律允许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要,合理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及工作地点,不仅有利于维护用人单位发展,也有利于劳动关系稳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支持用人单位对岗位或工作地点进行不合理调整必然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依法请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补偿工资差额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在生产经营或管理调整时,首先应当选择与劳动者充分协商,尽量通过变更或补充签订劳动合同方式完成调整;若未能协商一致,在基于用工自主权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或地点时,也要充分考虑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作为劳动者,也应理解用人单位发展,在发生调整时,充分了解对自己权益的影响,积极与用人单位开展协商,共同寻求调整变化中的和谐。
  • 你好,这肯定不行呢,也没有什么法律依据规定不能在同一个部门工作。可以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 你可以简单描述一下目前所遇到的情况。
    如果打字不便可以留下电话 这边立即回电!
  • 确实有很多单位会要求亲属不能在同一部门工作,但降薪调岗是违法的。
  • 单位可以要求亲属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调岗时工资不能降低。
  • 肯定是不可以的,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的
  • 你好,如果减少工资可以不同意调岗。
  • 法律分析:与该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调岗调薪。
    一、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 结婚 、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除非公司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否则无权单方面下调劳动者的工资待遇。根据 劳动合同 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 如果公司老板单方面降低工资是不合法的。
    法律上没有变相辞退的规定,公司单方面降低工资是不合法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工资待遇属于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如果公司想降低工资,属于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是需要和员工协商一致才行,否则属于违法行为。
    不过在一种情况下,公司是可以通过调整岗位来降低员工的工资的,那就是员工不能胜任原来岗位的工作。变更劳动合同,应当经双方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注明变更日期,但提高劳动报酬等有利于劳动者的情形除外。
    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劳动合同的,应当将变更要求书面移交另一方另一方,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未作出书面答复的,视为不同意变更劳动合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一)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二)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三)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职工代表由工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职工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 法律分析: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调岗降薪属劳动合同约定的主要内容,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用人单方面决定合同变更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然后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查看全部10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