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法及解释中关于回避的规定

2024-05-06 15: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民事诉讼中哪些情况需要回避?审判人员、书记员等参与案件的人员在哪些情况下应回避?本文详细解读了民事诉讼法及解释中关于回避的规定,确保案件公正审理。

  一、民事诉讼法及解释中关于回避的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解释,关于回避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参与案件的人员,在出现特定情况时应当回避。

  2.这些情况包括:

  (1)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

  (4)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

  二、回避的适用人员和情形

  1.回避的适用人员不仅限于审判人员,还包括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参与案件的人员。

  2.当这些人员存在上述需要回避的情形时,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3.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时,应当说明理由,并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或知道回避事由后及时提出。

  4.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

民事诉讼法及解释中关于回避的规定

  三、回避申请与决定程序

  1.回避申请的决定程序根据被申请回避的人员身份有所不同。

  (1)院长担任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

  (2)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

  (3)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决定。

  2.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作出决定。

  3.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

  4.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

  5.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回避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防止因人员关系等因素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

  你清楚民事诉讼中的回避规定了吗?对法律还有疑问?别担心,找法网随时为你解答,一起构建法治社会。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743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