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诉法回避的规定

2021-05-27 17:5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当前的司法制度和审判所要达到的标准就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实体法上来维护正义,还有从程序法上来维护,回避制度就是保障审判公正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那么,民诉法回避的规定有哪些呢?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有关的内容。

  一、民诉法回避的规定

  设立回避制度,能确保审判的公正性。通过回避制度,能把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情形的法官和其他有关人员排除出审判的过程,以消除当事人的疑虑,保证审判过程和审判结果的公正性。

  回避的法定情形及适用对象:

  《民事诉讼法》第44条:

  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近亲属通常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关系。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指案件处理的结果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法官或其他有关人员的利益。

  其他关系,指除上述关系外的、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的足以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关系,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

 民诉法回避的规定 

  二、回避的方式和程序

  回避有两种方式,其一是自行回避,即确有法定的回避原因时,由法官或其他有关人员主动要求回避;其二是依据《民诉法》第45条,由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法官或其他有关人员回避。

  当事人申请回避,可采用口头或书面两种方式,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均应当说明申请的理由。在必要时,还应当提供证明应当回避情形存在的证据。提出回避申请的时间,一般在开庭之时。法院按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时,一般应当在合议庭组成后的3日内将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在开庭审理时,审判长要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当事人如申请回避,就应在此时提出。但有时当事人在审理开始后才得知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可在法庭辩论终结前申请回避。

  回避申请提出后,除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外,被申请人员在回避与否的决定作出前,应当暂停参与案件的审理工作。对当事人等提出的回避申请,法院应进行认真的审查,并在申请提出的3日内以口头或书面方式作出决定。决定回避的权限依被申请回避人员的不同而异: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如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在实行独任审判时,则由法官决定。

  三、违反回避规定的后果

  审判人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是严重违反诉讼程序规则的行为,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法院对依法应当回避而未自行回避的审判人员,依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分。审判人员应当回避而未回避,也是再审的法定事由。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民诉法回避的规定的相关内容。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如果当事人发现案件的审判人员或者工作人员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可能影响案件审判结果的可以申请回避,案件审判人员也可以主动回避。如果您对民诉法回避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403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