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区别

2024-05-06 10: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损害赔偿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损害赔偿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不当得利分为给付型和非给付型,两者在性质和法律处理上有显著差异。本文将详细解释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区别,以及不当得利的法律依据、实际应用和诉讼时效。

  一、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区别

  1.给付不当得利与非给付不当得利在性质上存在显著区别,给付型不当得利源于申请人的主动给付行为,而非给付型不当得利则源于非申请人的给付行为。

  2.在法律上,这两种类型的给付被明确区分,主要体现在证明责任的划分上。

  (1)在给付型不当得利中,申请人需要证明其给付行为是基于某种法律原因,而非出于自愿或错误。

  (2)在非给付型不当得利中,获益人则需要证明其占有返还给利益受到损害的一方是基于法律上的原因,而非无因占有。

  这种区分体现了民法的公平原则,确保了当事人在不当得利情况下的权益得到合理保护。

  二、法律依据与应用

  1.不当得利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

  2.根据该条规定,得利人如果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

  3.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如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以及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等。这些例外情况在适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进行判断。

  4.在实际应用中,不当得利制度在民事纠纷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助于防止滥用诉讼权利,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因此,在处理不当得利案件时,应当充分考虑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合理的处理。

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区别

  三、不当得利诉讼时效

  1.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这一规定适用于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情况。

  2.在不当得利之诉中,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民事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依照其规定执行。

  3.需要注意的是,不当得利的成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 一方当事人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得到一定的财产利益;

  (2) 财产利益包括财产的积极增加和消极增加;

  (3) 获益人取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4) 受损失的人与获益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只有当这些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构成不当得利。

  因此,在处理不当得利案件时,需要充分考虑诉讼时效的规定以及不当得利成立的条件。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灵活运用法律规定,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合理的处理。

  看完文章,你对不当得利还有什么疑问吗?如有法律困惑,记得找法网一直在你身边,为你提供法律支持和建议。

损害赔偿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0891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损害赔偿律师团,我在损害赔偿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