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职务行为的司法解释

2024-05-23 15: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合同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职务行为的司法解释有什么?涉及哪些因素?本文为你解读职务行为的司法解释、认定标准及相关法规,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职务行为的法律边界和责任归属。

  一、职务行为的司法解释

  职务行为在民法和刑法中都有重要的地位。在民法中,职务行为是由于职务赋予而去履行相关职责的行为,并非所有由国家工作人员行使的行为都是职务行为,法人代表也具有职务行为能力。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七十六条〔职务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二、职务行为的认定标准

  认定职务行为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看行为是否有经营者的授权,或者行为人是否是雇佣关系中的工作人员。这是判断职务行为的基础。

  2.行为是否发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也是判断职务行为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如果行为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那么更有可能被认定为职务行为。

  3.行为是否以经营者的名义或身份实施,也是判断职务行为的重要标准。如果行为是以经营者的名义或身份实施的,那么更有可能被认定为职务行为。

  4.行为与职务是否有内在联系,如行为的内容是否是工作需要,是否符合雇主雇用的目的,行为是否具有为法人谋利的意思,也是判断职务行为的关键。

  关于职务行为的认定,你还有哪些疑问?快在找法网上发起咨询,与专业律师深入交流,让法律小助手找法网为你解答疑惑。

职务行为的司法解释

合同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587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合同纠纷律师团,我在合同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大家都在问
职务犯罪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的定罪标准需要根据具体罪名中的犯罪构成要件进行定罪,即需要具体罪名中的客观行为、客体、主观、主体四大构成要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