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自杀免责书”因何而来?

2013-10-28 17: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损害赔偿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损害赔偿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9月15日,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5000多名新生完成报到,他们踏入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校方签订《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协议书明确: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一、高校成自杀...

  9月15日,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5000多名新生完成报到,他们踏入校园的第一件事,就是与校方签订《学生管理与学生自律协议书》。协议书明确:“学生本人对自杀、自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一、高校成“自杀”高发地

  学校病急乱投医的无措,其来有自。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大学校园已然成为这样的矛盾体。每天总能看到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新闻,这种直观印象得到调查数据的支撑。关于大学生自杀念头,调查数据因样本不同最低为25%,最高达40%。东莞理工体育系官网在去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发文,专家表示大学生自杀率在十万分之二到十万分之四。《2009年上海高校大学生安全情况通报》发布称,当年因自杀等非正常死亡占上海高校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80%。

  二、大学生自杀现象严重

  其实,大学生自杀是一种世界现象。日本有十分之一的学生“真心想死”;韩国七成大学生曾经想自杀,有3.4%的人实施过自杀;新加坡青年自杀率同比增长29%。美国和英国的大学生自杀身亡数量,也在急剧上升,以至于很多大学在入学前先检测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

  东莞理工是有着数万学生的超大规模院校,即便按照最低自杀率,校长教师恐怕也都睡不踏实,生怕一睁眼就有生命逝去的噩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东莞理工感觉无能为力,所以采取了消极的措施,要求学生签订自杀免责书。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对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都不负责,就像是力有未逮之后满地打滚的耍赖行为。学校与学生之间无形的契约一旦被打破了,就会丧失所有人的信任。

  毋庸置疑,大学生之所以“想不开”,原因有很多,例如生活环境的改变,远离家庭的生活挑战,教育越来越贵的经济支出,就业不容乐观的恐慌等。学校也因为巨大学生数量带来的压力,变相降低了应给与的学生福利,就像各校都有的心理咨询室一样,面对数万人的需求它就是摆设。低质量的求学环境,加剧了学生的绝望,以至于四六级考试等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成为自杀的诱因,可怜哉,可悲哉。

  “自杀免责书”现象固然值得商确,但另一个方面也折射出了大学生自杀频发,作为高校的压力之大。“自杀免责书”固然不是出路,但希望它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批评,还有深思。

损害赔偿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664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损害赔偿律师团,我在损害赔偿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