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律师的条件是什么?律师能从事哪些工作?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成为律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要求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2018年以前称为国家司法考试,不只是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需要通过考试,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工作人员,以及法律顾问、法律类仲裁员也需要参加并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自法考改革以来,每年通过率保持在百分十左右,接下来的政策将会持续收紧,通过率还会逐渐下降。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条件:1.自2018年改革以来,学历调整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本科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学历;2.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4.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政治、业务素质;5.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其次,找到一家适合自己实习的律所,选择一家律所入职,签订劳动合同,在律所所在地的律师协会,拿到实习律师证,成为一名实习律师,并且在律所实习一年,通过律师协会组织的面试考核。
最后,实习期满并通过律师协会的面试考核,申请人需向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提交相关材料,通过审核后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书,成为律师后方可独立办案执业。当然成为律师后,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性格和习惯,擅长与人交往、抗压能力强、身体健康、情绪稳定。律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法律知识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面对庞杂的法律条文,每年都会不定时修改,所以,在律师执业的过程中也需要有超强的学习能力。
律师可以从事哪些业务:一.接受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委托,担任法律顾问;二.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担任辩护人或代理人;三.在民事、行政诉讼程序中,担任代理人;四.代理调解、仲裁;五.代理各类案件的申诉;六.提供非诉法律服务;七.解答法律询问、代写法律文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