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当事人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以后,是否还可以再办理房产抵押?

2019-09-07 11: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房产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房地产转让、抵押时,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担保法》第三十六条也作出了与房地产管理法相一致的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房屋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权利主体一致的原则。房地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房地产转让、抵押时,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担保法》第三十六条也作出了与房地产管理法相一致的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房屋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权利主体一致的原则。

房地产是一个完整的财产概念,是房屋及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的经济形态。房屋所有权抵押时,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必须同时抵押。如果将房、地分别进行抵押,除了存在法律上的问题以外,还会给当事人带来很多麻烦。特别在抵押权的行使时,人为地将房、地产权利剥离,会使司法和行政机关都无从处理(实际工作中已出现过两个债权人分别获得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事例)。

国家在制定担保法时,考虑了大部分地区房、地分两个部门管理的实际状况,为避免出现前述的问题,确定了抵押的登记机关是:“以无地上定着物的土地使用权抵押的,为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土地管理部门”,“以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也就是对单纯的土地使用权(指无地上建筑物的土地)抵押,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办理;以房地产进行抵押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在房产或土地管理部门中指定一个部门办理。这样就避免了房地产抵押人要分别到两个部门办理。担保法的这一原则规定在建设部的行政规章中得以明确。

地方人民政府在贯彻实施《担保法》时,有很多城市规定:“以土地使用权抵押的,由市、各所辖市土地管理部门登记;”“以城市房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由市、各所辖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由此,变成房、地应当分别到两个机关办理登记。按这一规定,当事人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以后,还要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房产抵押。但是按《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担保法》的规定,当事人在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地上建筑物已同时抵押,再单独办理房产抵押显然不再合适。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土地管理部门在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时,对担保的债权一般仅限于土地的价值以内。在这种情况下,不允许房产再设定抵押又不甚合理。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当事人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时,可以依法律的规定,视为地上建筑物已同时抵押,然后作为已抵押房地产价值的余额部分再次设定抵押、。这样处理虽然与法律并无冲突,但由于牵涉到优先受偿的位次性,登记在先的将优先受偿。
房产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243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房产纠纷律师团,我在房产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问
以在建工程抵押,是否应当在合同中载明《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编号?
土地使用证分为农村集体使用证(包括宅基地),国有划拨土地使用证,国有出让土地使用证。划拨土地只是给原用地的单位进行了土地和安置补偿,没有向国家缴纳出让金等费用,属于政府无偿划拨给你使用。主要特点是无期限使用。根据《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的相关规定,土地使用类型只有土地划拨和土地出让两种形式。划拨土地使用权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无偿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由此可见,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种基本形式: (1)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这种划拨土地使用权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 (2)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后,土地使用者无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这种划拨土地使用权也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权是无偿的,也就是说无须缴纳任何费用、支付任何经济上的代价。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后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有偿的。土地使用者取得一定年限内的土地使用权应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国家凭借土地所有权取得的土地经济效益,表现为一定年期内的地租,一般以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一定数额的货币为表现形式。 (2)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有期限的。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以出让年限为限。出让年限由出让合同约定,但不得超过法律限定的最高年限。 (3)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一种物权。土地使用权出让是以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分离为基础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后,在出让期限内受让人实际享有对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其使用权在使用年限内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或者用于其他经济活动,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形式有三种,即协议出让、招标出让和拍卖出让。征用土地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将属农民集体的土地由有权批准机关批准转征为国有土地,属于强制性征地行为。征用是一种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的行为,而不是土地使用权的类型。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