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情形有哪些?

2022-05-13 14: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情形有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和离职回避四种。其中,任职回避是对有法定亲情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比较密切的职务方面做出的限制。而地域回避主要规范对象为原籍任职。公务回避就是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凡涉及处理与自己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同胞兄弟姐妹关系以及儿女姻亲关系的问题,必须回避。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情形有哪些?

  一、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情形有哪些?

  《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回避制度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和离职回避四种情况。

  (一)任职回避:是指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

  (二)地域回避:是指公务员不得在自己成长地担任一定级别的领导职务。包括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但自治县县长应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乡的乡长由建立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三)公务回避:是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涉及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涉及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

  (四)离职回避:是指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情形有哪些? 

    二、公务员回避的形式有哪些?

  申请回避和主动回避。

  《公务员法》第七十七条,公务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本人应当申请回避;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公务员回避。其他人员可以向机关提供公务员需要回避的情况。

  机关根据公务员本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经审查后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也可以不经申请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三、公务员任职回避程序

  (一)本人提出回避申请或者所在机关提出回避建议。

  (二)任免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审核,并提出回避意见报任免机关。在报任免机关决定前,应当听取公务员本人及相关人员的意见。

  (三)任免机关作出决定。需要回避的,予以调整。职务层次不同的,一般由职务层次较低的一方回避;职务层次相同的,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决定其中一方回避。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解答的关于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情形有哪些?的相关法律知识内容了,综上所述呢,我们可以了解到公务员的回避制度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和离职回避这四种情形。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回避制度的相关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审判回避制度有哪些情形

审判回避制度有哪些情形

什么是回避制度?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40316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