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什么是农村宅基地

2024-05-07 07: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土地管理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土地管理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村民重要的财产权利,具有严格的身份性、无偿使用性、永久使用性等特点。本文详细解读了宅基地的定义、法律规定、使用年限等,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农村宅基地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农村宅基地

  1.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基于建造住宅而使用的集体所有土地。

  2.宅基地的所有权按照法律规定归集体所有,而农村村民对宅基地只享有使用权。这种使用权是农村村民的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

  3.宅基地上可以建造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并且农村村民有权对宅基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有限制处分。

  二、法律对宅基地的规定

  1.根据《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并且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1)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2)农村村民住宅用地需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2.《民法典》规定,宅基地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的,宅基地使用权消灭。

  对失去宅基地的村民,应当重新分配宅基地,已经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3.《土地管理法》第8条明确规定,农村村民的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村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一律不准转让或买卖。

  宅基地不属于村民的私有财产,因此不能继承。但如果村民继承了房屋,宅基地的使用权也就随之转移。

 什么是农村宅基地 

  三、农村宅基地使用年限

  1.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这种权利具有严格的身份性、无偿使用性、永久使用性、从属性及范围的严格限制性等特点。

  2.宅基地分两种:

  (1)国有土地上的宅基地,此宅基地应当有年限,不超过七十年;

  (2)集体土地上的宅基地,此宅基地无年限,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身体而获得的。

  3.宅基地的使用权只能在本村集体内流转,不能买卖或继承。一旦户口迁出本村,就失去了对老家宅基地的继承权。

  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保障农户生活需要而拨给农户建造房屋及小庭院使用的土地,农户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5.农户对宅基地上的附着物享有所有权,可以买卖和租赁,但宅基地的所有权始终为集体所有。

  6.农村宅基地是我国农村村民重要的财产权利之一,其使用权具有严格的身份性、无偿使用性、永久使用性等特点。

  7.在使用宅基地时,农村村民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擅自转让或出售宅基地。同时,政府也应当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和监管,保障农村村民的合法权益。

  了解宅基地的规定,有助于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有宅基地相关的法律问题,欢迎在找法网提问,我们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

土地管理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169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土地管理法律师团,我在土地管理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