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事后抢劫(准抢劫)的成立条件

2024-06-17 09: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事后抢劫(准抢劫)的成立条件是什么?本文将详细解析,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法律概念,想了解更多细节,跟随找法网小助手一起一探究竟吧。

一、事后抢劫(准抢劫)的成立条件

事后抢劫,又称为准抢劫,是指行为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后,为达到隐匿、转移赃物、拒捕、毁灭罪证等目的,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

要构成事后抢劫,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前提条件:行为人已实施盗窃、诈骗、抢夺罪。

无论既遂或未遂,只要实施了这些犯罪行为,即可满足这一条件。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不能成为事后抢劫的行为主体。如果行为致人重伤或死亡,将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

2.客观条件: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

这里的“当场”指的是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的现场以及被人追捕的整个过程与现场。

“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必须足以抑制他人的反抗,但不必实际抑制。例如,为逃跑而扔报纸的行为,不能转化为抢劫罪。

3.主观条件: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

如果行为人在实行盗窃、诈骗、抢夺过程中,尚未取得财物时被他人发现,为了非法取得财物而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直接认定为抢劫罪,不适用刑法第269条。

二、客观条件的具体分析

在判断是否满足事后抢劫的客观条件时,需考虑以下几点:

1.“当场”的范围:包括行为人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的现场以及被人追捕的整个过程与现场。这不仅限于实施犯罪的地点,还包括可能被追捕的区域。

2.“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认定:这里的暴力或威胁手段应等同于普通抢劫中的“暴力”和“胁迫”。其对象没有特别限定,通常表现为对抓捕者或阻止其窝藏赃物、毁灭罪证的人使用。

3.暴力、威胁的程度:只需达到足以抑制他人反抗的程度,而不必实际抑制他人的反抗。

例如,轻微推搡或口头威胁即可构成。但如果只是为了单纯的逃跑而实施暴力,没有达到压制对方反抗的程度,则不能认定为抢劫罪。

事后抢劫(准抢劫)的成立条件

三、主观条件的分析要点

要判断是否满足事后抢劫的主观条件,关键在于分析行为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具体而言:

1.行为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这一目的必须明确反映在行为人的意识中。

2.如果在实行盗窃、诈骗、抢夺过程中,行为人尚未取得财物就被他人发现,为了非法取得财物而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直接认定为抢劫罪,不适用刑法第269条的规定。

这一情况下,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与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的目的不符。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4031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