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人格权的合理使用与行为禁令

2023-08-13 12:07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人格权的合理使用是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行为禁令指在人格权正在遭受侵害或者即将遭受侵害的情形下,如果不及时制止侵害行为,将导致损害后果迅速扩大或难以弥补。

  一、人格权的合理使用与行为禁令

  人格权的合理使用与行为禁令如下:

  1.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的,可以合理使用民事主体的姓名、名称、肖像、个人信息等;使用不合理侵害民事主体人格权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害其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

  二、人格权的法律特征

  1.主体普遍性。

  一般人格权的主体,是普遍主体。一般人格权仅自然人享有,法人或其他组织不享有一般人格权,且公民和公民之间之间一律平等。找法网提醒您,但必须注意的是,在法学学术的现实意义上,个体人格权与群体人格权分离并缜密剖析,个人与公民的人格权概念区分和个人与法人的人格权区分,他们在实质意义上没有平等性。

  2.权利内容极具广泛性。

  一般人格权具有概括广泛性。一般人格权不仅涉及国家和个人关系,在我国,其实本质上应该采取具体人格权意识的表达涵义,即包含具体人格权权益意识的修饰。人格权法需要在现实的法律意义上大胆加以修饰、诠释以及表达。

  3.人格权是人的基本权利。

人格权行为禁令

  三、人格权可以放弃、转让或者继承吗

   人格权不可以放弃、转让或者继承。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一条规定人格权不得放弃、转让或者维承。人格权具有专属性。人格权是民事主体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权利,如生命权、身体权等人格权与主体资格具有密切的联系,允许权利人放弃人格权将使主体资格无法存续,且与社会公序良俗相违背。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874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