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动法规定晚婚晚育产假多少天?

2023-07-27 02: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社会保障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社会保障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劳动法规定的晚婚晚育产假在2016年1月1日已经取消,现在统一为98天的产假以及产前的15天产假,再根据生产情况进行增加。并且在妇女怀孕、生育以及哺乳期间,不仅不能降低其基本工资,国家还应当予以相应的补贴。在我国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往后推迟三周岁就应被界定为晚育年龄。

  一、劳动法规定晚婚晚育产假多少天

  产假98天是包括双休日和国定假日,晚育假30天是包括双休日,但不包括国家法定节假日必须享受的假产假:98天+30天(晚育)+15天(难产)+15天。根据及国务院发布的,任何用人单位的女职工均享有产假,假期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98天+30天(晚育)+15天(难产)+15天。从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晚婚假,现在国家不再鼓励晚婚晚育了,所以现在各省的婚假育假基本上都按正常的走: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劳动法规定晚婚晚育

  二、晚婚晚育政策取消了吗?

  晚婚晚育政策并没有取消,依然是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重要内容之一,只是如今已经取消掉了晚婚假而已。晚婚面临是在我国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往后推迟三周岁,晚育则一般为24周岁。

  三、晚婚晚育政策是怎样的

  晚婚晚育政策是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晚婚就是在法定最低婚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的基础上,适当推迟实际结婚年龄。法定最低婚龄是婚姻法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并不是必须结婚的年龄界限。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迟于法定婚龄3年以上者,即为晚婚。晚育是指适当推迟妇女婚后的初育年龄。在一般情况下,结婚是生育的前提,但是生育行为并不一定与结婚行为同时发生。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妇女在24周岁以上生育者,即为晚育。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的劳动法规定晚婚晚育产假多少天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晚育假期现已经取消,都是按照一般产妇的98天产假计算。如果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可以咨询找法网律师寻求解答。

社会保障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259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社会保障法律师团,我在社会保障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