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合同纠纷仲裁和诉讼的区别有哪些

2022-03-12 07:04
找法网官方整理
仲裁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仲裁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仲裁和民事诉讼都是解决合同纠纷的方法,仲裁是最有准司法效力的,而诉讼是保障当事人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在解决合同纠纷中,仲裁与诉讼各有利弊,区别也是很明显的。那么对于合同仲裁和诉讼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合同纠纷仲裁和诉讼的区别有哪些

  (一)主动性

  仲裁适用的前提是,双方在合同中有仲裁解决条款或双方协商一致选择仲裁。因此,必须是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同意选择仲裁作为解决纠纷的途径。仲裁过程中当事人有较大的自由度,几乎每一步骤当事人都能主动作为,如约定由3名仲裁员还是一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是否开庭审理等等都可由当事人自由选择。

  而诉讼则有一定的被动性,讼过程中当事人应当严格按照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受理法院、法官都不是由当事人决定的。

  (二)效率性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就是说仲裁裁决一旦作出就生效,除了法定事由外,当事人不能对仲裁裁决提出上诉、异议、复议,只能遵守、履行。仲裁所需的时间,《仲裁法》中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各仲裁委员会在各自的仲裁规则中对时限基本上都有规定,仲裁程序相对简洁明了,一次裁决,在没有被人民法院依法撤销的前提下案件就可以进入执行程序了。

  而诉讼程序会因不同的情况而可能会导致整个案件要走完所有的诉讼程序。一般的案件情况是一审程序终结后上诉进入二审程序,从解决时间上来说,普通程序的诉讼案件,一审的审理期限为6个月,二审是3个月。二审裁判后发生法律效力,再而进入执行程序;也有二审审理过程中发现法定的情形而发回重审的,或者二审生效后,一方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继续进行诉讼,导致案件进入马拉松式运动的状态。

  因此通过仲裁机构的仲裁程序解决争议的效率要比人民法院通过诉讼程序解决争议的效率要高一些。

  (三)公正性

  效率相关联的是公正性的问题,诉讼可以经过两至三次的程序将事实最大化的还原,但仲裁为一裁终局制,因此存在一定弊病。

  (四)主导程序走向的领导员问题

  仲裁制度中,仲裁员的成分多种多样,不仅有法官、律师等法律人士,还有学校教授、政府机关人员等专业领域人士可选择,但也存在一定风险;诉讼一般情况下为法院指定,法官进行主审,因此只能说各有利弊。

  (五)公开性

  诉讼除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等案件是不公开审理外,其他案件一般是公开审理,而仲裁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相对更具备隐私性。

  (六)费用

  一般来说,受理费用上,仲裁的收费比向法院起诉的要高一些,当然仲裁费用最终是由败裁一方承担的,如果申请人的事实、法律依据、证据材料等确实比较过硬,则可放心大胆一些,否则应慎重考虑。

  但是所争议的案件财产标的在250万以上的,诉讼受理费比仲裁案件受理费高。在草拟合同时,对约定争议的处理机构时应考虑费用成本问题,根据合同涉及的标的额明确选定相应的处理机构。建议合同标的在250万以下的,可以考虑选择诉讼方式进行解决,如标的在250万以上的,可以考虑采用仲裁形式进行解决.

合同纠纷仲裁和诉讼

  二、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无论是承揽合同还是加工合同等,我国的各种各样的合同的订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的上升,此时我们需要在平时就注意相关的合同签订的内容。

  三、发生合同纠纷后仲裁和诉讼采取那种方式解决?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申请仲裁机构仲裁和向人民法院起诉,都是当事人解决民生纠纷的途径。但仲裁和诉讼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解决民生纠纷的方式,各自都有自己的特殊规定,也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和限制。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在解决合同纠纷中,仲裁与诉讼各有利弊,那么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到底是选择仲裁还是诉讼,当事人可以择优选择。以上就是为您整理的合同纠纷仲裁和诉讼的区别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它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将竭诚解决您的问题。

仲裁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502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仲裁律师团,我在仲裁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