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被裁员赔偿金要扣税吗

2024-06-14 04: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本文将为你解答被裁员赔偿金是否扣税、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以及与赔偿责任相关的条款。通过阅读本文,你将全面了解裁员赔偿的税务问题及经济补偿的依据。

  一、被裁员赔偿金要扣税吗

  1.裁员经济补偿金,达到法定征税标准的,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2.用人单位裁员应当支付的经济补偿金,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

  3.超过的部分,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

  二、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

  根据规定,单位在以下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应支付经济补偿金:

  1.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5.经济性裁员的。

 被裁员赔偿金要扣税吗 

  三、与赔偿相关的计算

  1.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的计算:赔偿金=录用费用+培训费用+直接经济损失+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2.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条款赔偿金的计算:赔偿金 = 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或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润)+合理的调查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连带赔偿责任:

  1.赔偿金总额的计算公式:赔偿金总额=直接经济损失 + 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用人单位承担70%以上)。

  2.用人单位赔偿金份额的计算公式:赔偿金=赔偿金总额×N(70%≤N≤1)。

  3.劳动者赔偿金份额的计算公式:赔偿金=赔偿金总额-用人单位的赔偿金份额。

  如仍有疑问,你是否对赔偿金的相关政策法规存在疑惑?或者想知道不同工作年限对应的经济补偿计算方法?请继续关注法律小助手找法网,为你解答更多疑问。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989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大家都在问
深圳辞退赔偿需要扣税吗
一、深圳工资扣税标准 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新个税法规定,历经此次修法,个税的部分税率级距进一步优化调整,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 二、深圳工资扣税计算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 扣除标准: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