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关于个人缴纳社保每月要交多少钱吗?

2021-12-18 10: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现实中,劳动者若与用人单位成为劳动关系之后,公司给员工交纳社会保险是应该的,一般是在一个月之内办理完成,而员工也需要缴纳一部分的钱,这方面的知识很多人不太了解接下来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个人缴纳社保每月要交多少钱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关于个人缴纳社保每月要多少钱吗

  个人缴纳社保每月应缴标准为:养老保险自己缴纳 8%;医疗保险缴纳2%;失业保险缴纳 1%;工伤保险缴纳0。5% ;生育保险缴纳0。8%;住房公积金缴纳8%。社会保险保障的方面比一般的商业保险要更多一些,商业保险一般只保医疗或养老,社会保险一般可以同时保五个险,而且在医疗这一块,社会保险的优势非常突出。

  司法解释

  现在对于社保大家都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社保给普通职工带来了很大的保障,老了或看病都不用愁,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每个月缴的社保成了很大的负担,缴的费用占了工资很大一部分,更关键的是缴的钱以后很有可能不能全部拿回来。

  1、社会保险是国家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开展的全民福利保障事业,而商业保险是要营利的,总体来说商业保险收费比同等规格的社会保险要高不少喔。

  2、社会保险保障的方面比一般的商业保险要更多一些,商业保险一般只保医疗或养老,社会保险一般可以同时保五个险,而且在医疗这一块,社会保险的优势非常突出。

  3、社会保险的标准每年都在不停提高,国家每年7月初都会按照职工基本工资进行社保基数调整,而且调整的比例还很高,一般每年调高10%以上,就是说越往后拿得钱越高,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通货膨胀的影响消除到比较小,而商业保险就算也会调整回报,但总体也不会比社会保险涨得快的说。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第五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加强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工作。

  社会保险费实行统一征收,实施步骤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关于个人缴纳社保每月要交多少钱吗?

  二、交社保需要哪些材料吗?

  1、填报《社会保险登记表》和《企业员工参加社会保险申报表》;

  2、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验原件);

  3、企业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复印件(验原件);

  4、托收社保费的开户银行印鉴卡及复印件或开户银行证明;

  5、首次参保员工的身份证复印件;

  6、属新招调入员工(含复、退、转业军人或毕业分配)首次参保,须提供市(区)有调入权限部门批准的调令(军队转业干部行政介绍信),或毕业生分配介绍信或招工审批表的复印件(验原件);随迁入户的须提供户口簿复印件(验原件);

  7、首次参保员工,每人需提供市公安机关认可的第二代身份证联网照相馆的数码照回执,用于制作《劳动保障卡》。

  《劳动法》第七十条 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劳动法》第七十一条 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

  《劳动法》第七十二条 社会保险基金按照保险类型确定资金来源,逐步实行社会统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三、缴纳社保的好处是什么吗?

  1、养老:累计缴纳15年,到退休的时候,可以享受到退休金。

  2、医疗:连续缴纳符合当地医保报销标准,住院可以享受报销。退休的时候,累计缴纳医保一定时间,可以享受退休后的终身医保。

  3、失业:连续缴纳1年,单位原因导致离职或者合同到期离职,是可以享受失业金的。

  4、工伤:在企业工作时间,发生工伤,可以享受对应的工伤报销待遇。

  5、生育:连续缴纳时间符合当地的时间要求,

  计划内生育,就可以享受生育报销和产假津贴。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个人缴纳社保每月要交多少钱吗的相关内容,我们从中了解到个人缴纳社保是按照规定的比例来完成的,需要注意的是社保的交纳标准并不是统一的,当地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的实情情况来制定。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993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