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仲裁解决医疗纠纷的优越性

2012-07-05 10:49
找法网官方整理
医疗事故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医疗事故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仲裁解决医疗纠纷的优越性长期以来,我国解决医疗纠纷主要有三种途径,即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诉讼。这三种方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仍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仲裁解决医疗纠纷的优越性

  长期以来,我国解决医疗纠纷主要有三种途径,即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诉讼。

  这三种方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仍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协商和解的方式不利于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医疗单位愿意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是宁愿“花钱买平安”,以减少万一败诉时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之二是减轻善后工作的难度等,患者一方则为了多得到经济补偿。协商和解决的赔偿标准不统一,容易造成病人之间的攀比,要价越来越高,医院难以承受,而导致矛盾激化,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再者,协商和解容易掩盖错误,甚至犯罪行为,许多有严重失职行为的医疗事故,通过“协商和解”的方式解决,可以既不鉴定,也不定性,医疗单位不从中吸取教训,当事人也不承担责任,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2、卫生行政部门处理不利于保护患方的合法权益

  行政处理医疗纠纷的权力机构基本是医疗单位本身和医疗单位的领导机关。在行政处理医疗纠纷中,处理纠纷的权力机构多从本位主义出发,首先考虑如何保护自己的医护人员和如何维护医疗单位的经济利益。难以避免发生“同行相亲”、“隶属偏袒”等问题,容易造成处理结论的失真,病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3、法院处理有一定的局限性

  医生是一种技术性非常高的职业,非经专业训练难以对专业问题得出客观科学的评价。法官由于不懂医,处理医疗纠纷不可能得心应手,医患双方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保证。部分患者甚至对判决结果不满意,因而砸毁医院设施或殴打医务人员。更多的情况下,由于法官不懂医疗行业的特殊性,而做出不公正判决,从而挫伤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切实保障医务人员履行职责的合法权益。

  由于上面三种方式的缺陷性,人们为了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于是便有了仲裁解决医疗纠纷的办法

  仲裁解决医疗纠纷的优越性

  仲裁是一种最为重要的诉讼外解决争议的方式,是指纠纷当事人在自愿基础上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非司法机构的第三者审理,并作出对争议各方均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解决纠纷的制度、方法和方式。医疗纠纷仲裁,则特指医疗纠纷仲裁机构根据医疗纠纷的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请求为解决医疗纠纷,依法审理、调解、裁决等居中公断的执法行为。仲裁解决医疗纠纷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1、具有公正性、权威性

  仲裁机构具有民间性质,独立于行政机关,仲裁员是兼职的,不属于仲裁机构,可以避免行政干预、长官意志;仲裁没有级别和地域管辖,当事人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自己依赖的仲裁机构,能够避免“人情”等不公正因素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仲裁员从公道正派的专业人员中选聘,有着严格的条件,素质高、作风正、令人信赖;仲裁的一裁终局体现了权威性。

  2、能有效克服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时专业知识的局限性

  医疗纠纷常常涉及复杂的医学知识和法律问题。法官由于受医疗学专业知识的局限,难以深入其中,可能影响公正裁判。而医疗仲裁机构具有分专业的仲裁员,仲裁员一般都是医学专家、法学专家、医疗管理专家,能保证仲裁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3、具有保密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医疗纠纷案件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一些新闻媒介很是热衷于报道、曝光,且过分侧重反映患者方面的要求,对于案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部分报道未能实事求是而是作出自认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误导公众,激化了社会矛盾,甚至或多或或少地影响了法官的公正裁判。而医疗纠纷仲裁一般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仲裁的整个程序和裁决也不公开,仲裁机构成员和仲裁员以及当事人均赋有保密义务。整个仲裁过程很少受到外界干扰,这样可以给当事人,尤其是医方“留点面子”,减轻其怕在声誉上可能受到负面影响的顾虑,也保护了患者的隐私权,医患双方可以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平息纷争、化解矛盾,促使争议得到公正、彻底解决。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有积极的作用。

  4、具有快捷性、经济性

  医疗纠纷仲裁制度可规定审理的期限,实行一裁终局制,即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就发生法律效力,医患双方不能就同一纠纷再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不能就同一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或上诉。这充分体现了仲裁方式快捷性的优点,克服了以往处理医疗纠纷存在的久拖不决、搅闹医院、无理缠讼的不良现象。由于时间上的快捷性,费用也就相应的节省;由于一裁终局制,无需多审级收费,所以仲裁收费一般比诉讼收费低。

  5、仲裁解决医疗纠纷的可行性

  《仲裁法》第2条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第3条规定:“下列规定不能仲裁:①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②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医疗纠纷能否仲裁就要看是否符合上述条件。

  (1)分析医患双方是否符合仲裁的主体资格,即是否属于平等主体。从表面来看,由于医患双方所拥有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存在很大差异,医患双方是服务与被服务、主动与被动的“不平等”关系,但这种不平等只是形式或表面的不平等。事实上,医患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因为医患双方一方出钱,一方提供劳务,这样为了实现治愈疾病这一共同目标,在法律地位这一实质问题上是平等的。作为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患方有获得必要医疗服务的权利,相应的,医方有提供必要医疗服务的义务。但同时医患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性存在的特殊性,它还受到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的约束。

  (2)分析医疗纠纷是否属于“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行政争议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与相对人之间发生的争议。显然,在我国医院不属于行政机关,患者是非行政管理相对人,医患之间的医疗纠纷不属于行政争议,也就不是依法“应当”由卫生行政机关处理的争议。

  (3)对医疗纠纷而言,绝大多数都是涉及与医疗活动有关的财产权益纠纷,特别是在发生医疗事故后的补偿或赔偿问题。医疗纠纷的性质是民事索赔居多,属于财产权益纠纷。医疗纠纷是可以用仲裁的方式加以解决。

找法小编为您推荐以下相关文章:

医疗纠纷仲裁制度与仲裁程序

医疗纠纷仲裁制度与仲裁程序

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法律适用问题

医疗事故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3124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医疗事故律师团,我在医疗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问
医疗纠纷可以通过医疗仲裁解决吗?
我国目前没有用医疗仲裁解决医疗纠纷的规定,也不适合用医疗仲裁来解决。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的最基本特征是基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应当在意思表示完全自由的情况下缔结。但医疗服务合同具有不同于一般合同的特点:(1)一般合同的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对方,也可约定是否通过仲裁解决纠纷以及自由选择仲裁机构,当事人意思表示充分自由。而医疗机构在缔结合同时意思是不自由的,患者可以选择医疗机构或医生,但是医疗机构和医生却无权选择患者,因此缔结医疗服务合同时,医疗机构意志的不自由性不适合使用普通仲裁。(2)医疗机构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不享有抗辩权。比如,不能因为患者不付费而不进行治疗,因此医疗机构不能享有完全的合同法定权利的特点不适合普通仲裁。(3)医疗纠纷合同内容不确定。医疗基于其专业局限和固有的医疗风险,强调的是医疗服务过程,而医疗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不能以患者最终治疗结果作为合同的约定内容,所以医疗服务合同违约判断标准不明确,难以适用普通仲裁。(4)医疗服务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即便很有临床经验的医生也很难准确预料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治疗结果,由于没有明确的合同内容和权利义务,对不具有医学知识的一般仲裁人员来说,进行普通仲裁时就更难根据自己的知识、生活经验、逻辑判断等能力进行公正的仲裁。 上述医疗服务合同的不对等性说明,医疗服务合同不是在医患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充分自由的情况下缔结的,不符合《仲裁法》等法律规定的使用普通仲裁的条件。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网 在线
7x24小时在线 平均5分钟响应
继续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