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网购药品要多留个心眼 网上买药容易维权难

2019-09-14 16:11
找法网官方整理
消费维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消费维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大河网-大河报报道:网上卖衣服、化妆品、电子产品在淘宝网、易趣网等进行C2C(个人对个人的网络买卖交易)的网站,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物品交易,而消费者也只需轻点鼠标,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各式各样的商品,且价格便宜。然而,近期不少读者市民反映

  大河网-大河报报道:网上卖衣服、化妆品、电子产品……在淘宝网、易趣网等进行C2C(个人对个人的网络买卖交易)的网站,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物品交易,而消费者也只需轻点鼠标,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各式各样的商品,且价格便宜。

  然而,近期不少读者市民反映,在C2C网站的卖家处买到了过期药或假药。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卖家打着保健品、化妆品等旗号出售药品,有些甚至从事药品代购服务。对此,药监部门称,网上售药须经管理部门的严格批准,并且只能销售非处方类药品,提醒市民网上购药要谨慎。

  [市民反映]

  网上购药,买来了过期药品

  “想着在网上购物方便、便宜,没想到我竟买来了4盒过期药。”昨日,市民吴女士打来电话,反映了自己的遭遇。

  吴女士介绍,她患有乳腺增生,一个星期前,她从淘宝网一个自称可以代购药品的卖家处购买了4盒治疗乳腺增生的某品牌药膏。“卖家说这种药膏可以治疗乳腺增生病,效果很好,而且是纯中药的,没有副作用。40元一盒,比市场价便宜近一半。”吴女士说,她一看就动心了,再看卖家还是钻石级的信誉,就急忙拍下4盒,但由于对方不通过支付宝交易,她只好往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上汇去了160元钱。

  两天后药品送到,吴女士仔细查看包装时竟发现,包装盒上的生产日期为2009年1月,但盒内瓶子上的生产日期却是2006年6月,早已过了24个月的保质期。

  与卖家再三交涉之后,吴女士不仅没有得到满意答复,卖家还玩起了“蒸发”。“我一气之下把自己的经历在网上发了出去,希望别的买家别再像我一样上当受骗。”吴女士说。无独有偶,前不久,常在易趣网、淘宝网购物的大学生小苏也来电投诉称,她在网上一个名为“浪漫女孩”的卖家处购买了5盒某品牌的减肥胶囊,共130元,标示为陕西生产,广告宣称可以迅速减去赘肉。

  “可我拿到药后发现,其中一盒是过期的,而且我还往陕西省药监局打电话咨询,竟没有查到这种减肥胶囊的批准文号,药品是假的!”小苏说,她拨打卖家留下的3个咨询电话,竟然全部是空号。无奈,她只好自认倒霉。

  [记者调查]

  披着“外衣”,网上卖家出售药品

  按规定,药物不能随意在网上销售,如若出售,必须经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并且只能销售非处方类药品。[page]

  然而,记者登录淘宝网、易趣网发现,不少卖家披着化妆品、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的“外衣”,卖保健品、非处方类药品,尤以减肥药最多。更有一些卖家直接打出“药品代购”的口号,称可以代购到非处方和处方类药品,且量大从优。

  以淘宝网为例,记者在搜索“店铺”中输入“保健品”进行查询,相关店铺就达102页,而一页就有40家店铺;而易趣网中相关店铺的搜索有54页,一页有20家店铺。其中,甚至有卖家在店铺首页直接打上“出售药品”的字样。

  同样,记者通过百度搜索看到,有关个人交易网站平台中卖家出售假药的网页竟达22400篇,许多网购买家发帖投诉自己曾网购到假药,即使保健品也多有假货。

  记者了解到,比购买到过期药品更为严重的是,从3月份至今,四川华西医院已陆续接诊了近10名因服用减肥药物出现精神问题的患者,而这些患者服用的减肥药物均为网购药品。

  [部门说法]

  网购药品,须查验商家资质

  近些年,个人网上交易十分火爆,曾有网友戏言,淘宝网、易趣网等C2C网站就像“网上的王府井大街”、“网上的南京路”,任何人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物品交易。那么关于卖家在店铺内售药,网站及药监部门能否进行相应的约束?

  昨日,记者以想在网上卖药品为名,向易趣网服务中心咨询,5332号工作人员起初称“可以卖,但必须是国家允许的非处方类药品,而且是限售”,但不久又改口说“卖减肥药、保健品还可以,要不然药监局发现后会查处网站的”。该工作人员表示,尽管网站会提前把关,但由于注册的卖家特别多,难免有“漏网之鱼”,而他们也曾接到过买家购买到“假药”的投诉,核实后网站会将卖家的账号封掉,让其无法再交易。

  采访时,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局药品流通监管处的工作人员说,按照规定,在网上发布药品信息必须取得“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而在网上销售药品,则必须持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质证书”,但也只允许销售非处方类药品。如果消费者在网上购药,点击网站上这两个证书的标志,就会看到相应的批准文号,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即可查询该批号是否属实,进而可以得知其是不是合法从事药品信息服务和药品交易服务的网站。

  该工作人员说,由于目前没有确定具体部门监管网络“食”字号、“健”字号等保健品销售,所以许多网站上一些卖药的个人或企业就打着“出售保健品”的幌子进行药品交易,“这是违规的,一旦接到投诉,我们就会将网站移交给通信管理部门处理”。他说,目前经药监部门批准,可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的合法网站全国仅有12家,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page]

消费维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6795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消费维权律师团,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