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双十一血拼不用愁?花呗、白条任性付?要小心征信问题?

2016-11-07 09: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消费维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消费维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双十一,光棍节不知不觉沦为全民购物狂欢的节日。各大电商摩拳擦掌,力求在双十一大赚一笔!消费者呢?年年喊穷年年喊剁手,可到了这几天,那股洪荒之力就又喷薄而出,然后,就等着接下来一段时间吃土了!

  买买买才是2016年最后的重头戏呀!但是钱不够怎么办?

  这时,马云欧巴、强东姐夫就出来了,

  要不,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分个期呗!

  再不行,信用卡来凑热闹!

  所以,这时候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信用卡,到底谁才能让剁不及手呢?

  分期费率大PK

  首先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假设要分期的金额正好是10000元,分6期和12期。

  蚂蚁花呗

  需要实名认证,且芝麻信用分达到600分以上。

  蚂蚁花呗的分期费率比较透明,分6期为4.5%,每期需要还款1741.7元,12期为8.8%,每期需要还款906.7元。

  为了即将到来的双11购物狂欢,蚂蚁花呗为用户推出了临时提额活动,从10月18日起,消费者可以从支付宝或者手机淘宝进入临时额度页面,申请提额,最高可提升5.5万元。另外,花呗分期还有珠宝首饰12期免息活动。

  京东白条

  需要达到银牌会员,还要捆绑一张银行卡,额度比较小。

  京东白条的分期费率就有点绕了,说是每期0.5%,其实和分期的时间有直接关系,6期为3%,每期需要还款1717元,12期为6%,每期需要还款883.3元。

  如果你在双11期间使用京东白条付款,6天全场6期分期免息,白条新用户更可以享受首单12期分期免息。

  与此同时,京东白条将开通临时提额功能,最高可提额8888元,同时根据消费者购买力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第二次白条临时提额福利。

  信用卡

  额度较高。

  信用卡的费率每家银行都不一样。就拿建设银行来说,6期为4.2%,每期需要还款1736.7元,12期为7.2%,每期需要还款893.3元。

  当然,信用卡分期也有优惠,像招商银行十一月分期10期以上累计6千元,就可以兑换保温杯等优惠活动。

  经过这么一算,显然用京东白条更为划算,不过你得在京东买东西才能享受到这个福利。

  有钱买买买了,但是接下来,问题来了。。。

  使用花呗、白条服务会影响个人信用和征信吗?

  为什么要聊这个问题呢?

  最近,一则消息在网上流传,消息称,“网上消费使用支付宝‘花呗’,微信‘借钱’,京东‘白条’等支付,现在都会上个人征信记录,且显示‘小贷公司发放的信用贷款’,这很可能会导致个人无法在大多数银行申请信用贷款了,除非小额贷款结清后半年,才能申请银行的信用贷款。”

  所以,真的会有影响吗?

  花呗、白条分期购物不会出现在个人征信报告中。

  目前个人信用报告会显示三类信息:

  第一类是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证件类型及号码、通讯地址、联系方式、婚姻状况、居住信息、职业信息等;

  第二类是信用交易信息,包括信用卡信息、贷款信息等,它主要是核实最近个人五年内的贷款情况、是否有信用卡逾期记录等;

  第三类是其他信息,包括查询记录等,一般会显示个人或是机构什么原因、通过什么方式、查询的次数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并不包括个人消费行为。

  所以,如果单纯是使用‘花呗’或是京东‘白条’进行购物分期,消费记录并不会出现在个人征信报告之中。“花呗”、“白条”等是一种信用支付工具,在央行征信系统的个人征信报告上,是看不到有这笔贷款的。

  阿里的“借呗”,可能会出现在央行的个人征信报告中。

  但是,用阿里的“借呗”,借款信息确实可能会出现在央行的个人征信报告中。支付宝官方也曾提示:如果严重逾期,这个逾期记录会上报到央行征信系统。也就是说,如果在网络上使用借贷项目,出现严重逾期,是会出现在征信报告里,影响个人记录。

  由于阿里“借呗”主要对接的是阿里小贷的贷款,所以征信报告中很可能体现为“小贷公司发放的信用贷款”。而使用微信借款,其实是向微众银行申请信用贷款,而微众银行是属于银行资质,所以很可能会显示在央行的征信报告中。

  终于弄明白了,所以只要不逾期基本都不用担心信用的问题。

  货,商家已上架,钱,也有了,可以愉快的买买买了!

  小编还要跟你们聊聊,万一买到假货了怎么办?

  双十一商家这么多,商品这么多,真真假假在愉快、激动的情绪中很难分辨清楚的。所以买到假货也不是奇怪的事!

  1、网上买到假货,起诉谁更方便?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遭遇假货,既可以向销售者索赔,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索赔,还可以要求两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实践中,为维权方便,消费者一般选择起诉网络交易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销售平台做被告是有条件的,在以下三种情形下消费者可起诉网络交易平台:

  ①网络交易平台不能提供销售者信息;

  ②虽能提供信息,但网络交易平台对消费者作出更有利的承诺;

  ③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利用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且未采取必要措施,则消费者可要求二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网购遇到假货,去哪儿起诉更方便?

  根据民事诉讼法,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同时,最高法院也明确规定,购销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交货地点有约定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没有约定的,依交货方式确定合同履行地;采用送货方式的,以货物送达地为合同履行地。也就是说,消费者可以“不出家门”就让违法者遭到制裁。

  3、一经拍得,概不退货”规定是否有效?

  在网络购物中,格式条款比较常见。比如“一经售出,非质量问题不得退换”“一经拍得,不退不换”等。此类格式条款,一般应为无效,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7天无理由退货的权利,上述条款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4、遭遇“买家已付款,卖家不发货”怎么办?

  消费者下单购买商品,并已支付货款,商家却称未对消费者订单进行确认,合同尚未成立,消费者无权要求发货。遇到这种情况,法院要根据个案详情综合判定。比如,消费者在下单时,商家提供的选项里对产品的型号、颜色、大小、数量、性能等细节均有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下单请求和支付货款的行为经过系统确认有效,则合同确立,卖家需履行提供商品义务。

  5、网购商品与商家宣传不一致怎么办?

  网购中,商家是否存在虚假宣传,总的判断原则是,若商家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买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若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则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退款和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按500元赔偿。

  6、怎样维权才能耗时少、成本低?

  由于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的多是食品、服装、日用品等价值不是太高的商品,发生争议时,如何维权才能耗时较少、成本较低?成为困扰消费者的一大难题。当前,国内一些大型网购平台正在逐步建立第三方争议调解机制,即邀请知名法律专家、电子商务专家担任调解员,协调买卖双方通过解决争端,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申请该项服务。

  最后,小编想说一句真心话!

  英国一个大学研究表示。一般人在购物23分钟后,大脑理性估价的能力就会下降,然后你就逐渐失去理智。只要一见到特价,就会立即进入失心疯状态乱买东西。小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当你乱买一气后,等回过头来当你看到购物账单时,你一定会很想死。所以珍爱生命,请保持理性。

消费维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633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消费维权律师团,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