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分析

2019-09-11 18:28
找法网官方整理
消费维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消费维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所谓食品添加剂,就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如今,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6大类、22小类、1500多种,这些食品添加剂


所谓食品添加剂,就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如今,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6大类、22小类、1500多种,这些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及化学合成两大类,按其用途可分为香精、色素、抗氧化剂、杀菌剂等。国外的添加剂使用更为普遍。国家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的品种和使用量,但滥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添加剂的安全性
工业化生产的食品大都含有食品添加剂,其中有人工合成的,也有天然提取的。无论是哪一种,只要按国家规定和标准使用,是不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可现在市场上的食品仍存在食品添加剂使用不规范的问题,如防腐剂的过量使用等;另外一种是用非食品添加剂替代食品添加剂。我们知道,苏丹红、孔雀石绿其实是工业染料,却被不法企业用于食品之中。这样的食品,对人们的身体肯定是有害的。目前人们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里几乎都含有添加剂。面条加入添加剂后拉劲好,咬起来筋道,吃起来有味道。而乳化剂以其特有的表面活性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方便面中,它能使面团中的水分均匀散发,并能提高面团的持水性,增强吸水力。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往往都离不开添加剂。膨化食品里有色素、甜味剂、香味剂、鲜味剂、膨松剂、增稠剂等;月饼里有防腐剂、品质改良剂、甜味剂等,甚至连婴儿喝的奶粉里也有牛黄酸、维生素、营养强化剂(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过量使用的危害
摄入过量的色素会造成毒素在人体内沉积,对人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都会造成伤害。例如柠檬黄,这是一种黄色工业原料颜料,被人们食用后会引起过敏、肠胃刺激,甚至还可能导致癌症,而且其中含有的毒素会长期潜伏。国家已明确规定不允许使用柠檬黄做食品添加剂。

防腐剂是最主要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具有杀死微生物或者抑制其繁殖的化学作用,虽然多数防腐剂是无毒和低毒的,但加入的剂量过多便会产生毒副作用,它不仅影响食用者本身的健康,而且对下一代的健康也有不小的危害。

应注意的问题
选用食品添加剂时首先要充分了解我国政府制定的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法规,并严格遵循。此外还要注意,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营养不应有破坏作用,也不得影响食品的质量和风味;不得用于掩盖食品腐败变质等缺陷;选用的添加剂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指标,用于食品后不得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加到食品中能被分析鉴定出来。消费者最好多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性能和作用,在选购食品时,认真检查食品标签配料表中添加剂的名称,这样就能避免其对我们身体造成损害,并充分利用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丰富自己的饮食。

规范行业发展
国家在食品安全的科研投入方面应覆盖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研究;卫生、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科研机构、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单位,应该结合我国的膳食结构和习惯,对豆制品、调味品、蜜饯、酱腌菜、炒货以及各种饮料等中使用的添加剂,按照有关国际组织制定的危险性评估的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价,以此作为制定相关标准的基础。现行加工食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都将在两年内得到调整完善,今后将在标准中明确列出所有禁止添加物质的名单。检测食品质量时,有关部门将首先检测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生产食品的知名企业一般都会有正规的制作工艺、合理的进原料渠道、严格的监控措施以及食品研究实验室。消费者应该购买这些质量有保证的厂家生产的食品,不要食用没有生产厂家、保质期、生产批号或者一些不正当渠道的食品。[page]

为了保证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必须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据介绍,现在的一些标准交叉重复,指标不统一,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已经为数不少,但已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品种并不多。一些食品添加剂缺少残留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现有法规对食品违法经营者的处罚力度也不够。业内人士透露,现行加工食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正在进一步完善调整,其中食品添加剂标准是重中之重,今后将在标准中明确列出所有禁止添加物质的名单,检测食品质量时,将首先检测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还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滥用添加剂等威胁食品安全的行为,让百姓的餐桌更丰富、更环保、更安全。





消费维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829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消费维权律师团,我在消费维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