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汤忠良律师
山东-青岛
从业18年 主办律师
2
好评人数
25
帮助人数
一小时内
平均响应时间
享受工伤待遇不以行政程序工伤认定为必然前提
更新时间:2011-04-21

享受工伤待遇不以行政程序工伤认定为必然前提
——河南新乡中院判决肖BA公司劳动争议纠纷案


[裁判要旨]

享受工伤待遇不以行政程序工伤认定为必然前提。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均未在法定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不意味着工伤职工工伤待遇资格和权利的绝对丧失。法院有权审查确认工伤。

[案情]

B系河南A系统制动器有限公司(下称A公司)职工。200532日,肖BA公司铸造车间拆除退火窑时,退火窑突然倒塌,被砸中右腿,遂被送往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先后三次住院共177天。住院期间,A公司支付了全部医疗费用。2007316日,经河南省新乡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肖B为劳动功能障碍九级。肖B提出一次性协商解除劳动合同,A公司以资金紧张为由让其通过司法程序解决。肖B向原阳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会裁决,以A公司和肖B均未依法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均丧失了在劳动争议仲裁机关寻求救济的权利为由,驳回了肖B要求A公司支付工伤待遇的申诉请求。肖B对仲裁裁决不服,于75日向原阳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解除与A公司的劳动合同,判令A公司支付其工伤待遇款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伤医疗补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住院伙食补助共计29427元及仲裁费620元。

另查明,2006年度新乡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1887元。

A公司辩称,发生事故后,肖B未在法定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其要求支付工伤待遇的请求于法无据。

[裁判]

原阳县法院经审理认为,肖B作为A公司职工,在工作期间发生事故,导致腿部骨折。虽然两方均未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但肖B2007316日已经新乡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劳动功能障碍九级,A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给付肖B相关工伤待遇。依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六条,《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五条,《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判决:A公司支付肖B工伤待遇款29427元及仲裁费620元。

A公司不服,向新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称,法院无权直接作出工伤认定,更无权在未经工伤认定的情况下确认肖B享受工伤待遇。

新乡中院二审认为,肖B应当认定为工伤,A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应承担相应责任。现已超过工伤认定的期限,如果不按工伤保险相关规定计算赔偿,肖B将失去获得救济的权利和机会。原判由A公司支付肖B相应待遇并无不当,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一、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是工伤职工的法定利益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因意外事故或职业病致伤、致病、致残、死亡时,劳动者或其直系亲属依法所享有的社会保险。工伤保险的保险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缴纳,劳动者个人不承担缴纳费用的义务。用人单位只要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即无须对工伤职工的工伤待遇承担支付责任,而由专门设立的工伤保险基金予以支付;那些没有依法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则要对职工应当享受的工伤待遇承担赔偿责任。但无论何种情形,用人单位对工伤职工所承担的责任都是法定的。职工受伤只要确认系因工受伤,即可享受工伤待遇。

B作为A公司的职工,其在工作中受伤,显属工伤范围,依法应当享受工伤待遇。

二、享受工伤待遇不以行政程序工伤认定为必然前提

申请工伤认定,对受伤职工来说是权利;对用人单位来说是权利,更是义务。如果用人单位在其职工受伤后不积极履行这项义务,最终导致申请工伤认定超过时限,那么由此引发的后果和责任只能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待遇的支付途径有两种:一种情形是在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统筹为其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情况下,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另一种情形是由用人单位自己支付。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支付工伤待遇的前提,是必须经法定的行政程序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均未在法定时限内申请工伤认定,此与进行行政程序工伤认定的不同后果是,即使用人单位参加了工伤保险统筹为该受伤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费,但由于未经法定程序认定为工伤,使得本来可由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该受伤职工工伤待遇的途径和程序丧失。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受伤职工工伤待遇权益的绝对丧失,劳动者享受劳动保护和因工受伤享受工伤待遇是宪法及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权利,是受法律绝对保护的。在工伤职工主张工伤待遇的诉讼请求下,最终只能由用人单位另行赔付受伤职工应当享受工伤待遇的各项费用。

BA公司均未在法定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但这只是不再适用工伤认定的行政程序,并不能因此剥夺肖B作为劳动者应当享有和获得工伤赔偿的法定利益。A公司作为用人单位仍然负有支付肖B工伤待遇各项费用的法定义务。

三、法院在司法程序上具有工伤确认的基本权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劳动关系状态下工伤职工只能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主张工伤待遇。这样,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如果均未在法定时限内申请工伤认定从而丧失工伤认定的行政程序,工伤职工提起民事诉讼主张和落实自己的工伤待遇,就必然涉及到法院运用司法程序审查确认工伤的问题。一旦审查工伤属实,法院必然加以确认,并判决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职工的工伤待遇。如果法院不具有工伤确认的权限,自然就谈不上适用《工伤保险条例》来确定工伤职工应享有的工伤待遇。这样,工伤职工的劳动权益就无从得以保护。因此,法院作为司法程序的裁判机关享有工伤确认的基本权限,从而使得那些确属因工受伤的劳动者拥有获得司法救济的途径和渠道,其依法应当享有的劳动权益最终能够得到法院的确认和保护。

本案案号:(2007)原民初字第606号,(2008)新中民一终字第424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找法网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