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动合同法关于解除合同的赔偿标准

2021-05-18 11:1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是需要向劳动者进行赔偿的,那么你知道劳动合同法关于解除合同的赔偿标准是什么吗?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劳动合同法关于解除合同的赔偿标准

  (1)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2)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3)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4)此处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合同法关于解除合同的赔偿标准

  二、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劳动中有明确规定。即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劳动合同订立原则是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如下原则:

  1、合法原则

  劳动合同必须依法以书面形式订立。做到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形式合法、程序合法。只有合法的劳动合同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任何一方面不合法的劳动合同,都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承认和保护。

  2、协商一致原则

  在合法的前提下,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是双方“合意”的表现不能是单方意思表示的结果。

  3、合同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在劳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因为各自性质的不同而处于不平等地位,任何一方不得对他方进行胁迫或强制命令,严禁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横加限制或强迫命令的情况。只有真正做到地位平等,才能使所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公正性。

  4、等价有偿原则

  劳动合同明确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劳动合同是一种双务有偿合同,劳动者承担和完成用人单位分配的劳动任务,用人单位付给劳动者一定的报酬,并负责劳动者的保险金额。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整理的劳动合同法关于解除合同的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要根据劳动者实际工作的年限进行确定。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266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