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动权利能力的概念

2021-05-07 13:3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纠纷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民法中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在刑法中有刑事权利能力和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那么在劳动法中是否存劳动权利能力这一概念呢?找法网小编在下面整理了一些资料,来为大家介绍劳动权利能力的概念。

  一、劳动权利能力的概念

  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能够享有劳动的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能力。

劳动权利能力的概念

  二、劳动权利能力的内容

  劳动权利能力是劳动者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之一。依照劳动法的规定:我国公民自16周岁起具有劳动权利能力。也就是说。公民自16周岁起即具有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自然人的劳动权利能力受到社会法上的三重限制:

  第一重限制,基于侧重保护劳方权益的维度,有必要设定判断自然人是否处于适宜劳动年龄的标准。劳动权利能力始于自然人达到法定最低就业年龄且接受完法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二重限制,基于适当兼顾资方权益的维度,有必要确立评测自然人是否具有剩余劳动能力的依据。劳动权利能力终于自然人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养老金,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致残、或者因其他法定或约定事由致使劳动能力完全丧失的,劳动权利能力提前终止。

  第三重限制,基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维度,应当制定劳资双方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劳动标准,双方的意思自治都受到外在拘束。

  三、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劳动权在宪法中有规定的,关于劳动的年龄在劳动法中有规定。

  区别:

  劳动权利能力:法律赋予的权利(享有权利的时间从出生 到死亡)。

  劳动行为能力:法律规定行使权利的年龄限制(16周岁以上才可以参加工作,否则为童工)。

  备注:

  1、劳动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或能力。

  2、劳动行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能力。

  3、只有同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充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对于许多劳动者来说并不了解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这两个比较学术的概念,希望大家在阅读过后能够有所了解。找法网小编关于劳动权利能力的概念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大家来找法网咨询我们的律师。

劳动纠纷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9731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纠纷律师团,我在劳动纠纷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