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

2014-06-30 15:2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审计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审计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1)提升内部审计在企业组织架构中的地位,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独立性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公正、或免除偏见地从事审计活动的先决条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建立在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

  (1)提升内部审计在企业组织架构中的地位,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公正、或免除偏见地从事审计活动的先决条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建立在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避内部审计风险的合理选择。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内部审计部门属于公司行政系统的一部分,在日常的活动中要服从于管理当局的指挥。虽然这有助于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进行审计,但是同时也形成了角色混同的矛盾现象,不利于内部审计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董事会属下的审计委员会在职能上对内部审计进行监督,通过对内部审计的组织章程、预算与人事、工作计划、审计结果等进行复核,以此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其工作范围不受管理当局的限制,并确保其审计结果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

  (2)健全企业内控制度,增强内审工作的执行力。

  为保证内审质量,首先要有健全的内控制度,从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方面着手建立和完善,从而使财产的收、付、存、用得到严密的控制,以此建立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舞弊和错误的恰当控制。在制度完善的前提下,执行力也是保证内审质量的重要条件,开展内审工作依章办事,碰到新问题、新情况应及时反馈,组织部门负责人研究解决方案,构建起完善制度与执行制度的良性循环。

  (3)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因此,要积极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体制和激励约束体制,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对于认真负责的内审人员给予特别奖励,对于玩忽职守的实行淘汰政策,这样才可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使内部审计机构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臂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

  (4)采用风险导向审计降低内审风险。

  现有的审计风险,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审计结果必然有一定的风险。在抽样审计过程中,如何设计和规划抽样方案离不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这就加大了人为因素的影响。风险导向审计是将审计风险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它主要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不仅对企业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同时更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这样就使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

  (5)可借助社会审计力量,帮助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内审机构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对企业的评价或许存在偏差和错漏。为了弥补内审的缺失,企业可以借助资质较强的社会审计,对重要项目再次审查,降低内审风险,正确规划企业发展路线。

审计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804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审计法律师团,我在审计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