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关注:赏石藏石喜中有忧

2013-01-10 16:29
找法网官方整理
拍卖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拍卖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自“首届全国观赏石理论研讨会”,确立了“观赏石”一词之后,已有近百万人加入到观赏石收藏中来,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各层次协会、研究会有近百个。目前,以交易观赏石为特色的市场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广西柳州,其客流量、日交易额在国内当首

自“首届全国观赏石理论研讨会”,确立了“观赏石”一词之后,已有近百万人加入到观赏石收藏中来,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各层次协会、研究会有近百个。 目前,以交易观赏石为特色的市场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广西柳州,其客流量、日交易额在国内当首屈一指,而山东临朐、安徽灵璧、江苏东海的观赏石市场也十分壮观,广州、上海、南京、南宁、济南、桂林、北京等地的专营企业、专卖商店和特色集市中不乏有跨地区、跨国的交易活动。 但是,观赏石市场发育不尽如人意,最大的失衡是观赏石资源破坏流失严重。以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菊花石为例,其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晚侏罗———早白垩纪时期,石头中的“花蕊”是由破碎的花岗岩角砾构成,形若花朵。在广州花都的菊花山上,曾盛产这样的奇石,然而,因当地村民几近疯狂的滥采乱挖,目前已基本绝迹山林。 目前,与观赏石相关的法律有两部。《文物法》仅涉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矿产资源法》立足于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管理。正在起草制定中的“地质遗迹管理办法”侧重于基岩部分,而观赏石零星采集的特点又使得矿产资源行政管理鞭长莫及,从而造成了观赏石资源管理的真空区,以致一些珍贵的矿物晶体、钟乳石遭到破坏性开采,极具科学研究价值的原始鸟类化石等动物化石大批流失国外,资源保护问题迫在眉睫。 目前在广州市内,有些展览以古生物化石或观赏石为名,暗地里却兜售稀有珍贵的化石国宝。这些化石里有被国际地学界誉为“20世纪最惊人发现之一”和“解读5.3亿年前生命起源的惟一窗口”的澄江化石群,探索恐龙起源的贵州龙化石,如雕刻艺术品般精美绝伦的海百合化石,尤其是可与始祖鸟媲美的孔子鸟、中华龙鸟等,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品。 观赏石交易市场的日益发达,而假冒伪劣问题愈演愈烈。少数人为了牟取暴利,以假乱真,对自然形成的石头采用切割打磨抛光、钻孔镶嵌、烧烤涂油、化学褪色浸色等手法,制造出假图案石、假象形石、假矿物晶体、假日月石、假文字石、假景观石和假古生物化石等,致使假冒奇石泛滥成灾。此外,观赏石鉴定命名无科学规范,无专门的咨询机构。一方面造成同石多名和异石同名的现象比比皆是,另一方面产生观赏石的鉴定命名与科学相背离的现象,因为看似普通的石头起个恰当的名字,石头就活起来了,价格就能翻几倍。 目前观赏石民间社团组织林立,藏石界展览拉大旗现象严重、商业味道浓厚、评比混乱。在今年4月底开幕的某石博会上,评奖几乎全是暗箱操作。同一个石头,即得了金奖,又得了银奖。 观赏石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及其采集、收藏、展示、交流、贸易等一系列相关活动,从管理角度而言,仅仅靠某个区域性社团组织进行管理是力所不能及的。因此,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能够连接政府和社会的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域的观赏石社团组织势在必行。 前不久,中国观赏石协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国观赏石协会章程》,对于保护我国的观赏石资源;弘扬观赏石文化;开展观赏石科普;规范观赏石市场行为;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报请国土资源部、民政部批准后将正式成立中国观赏石协会,届时一个有权威的全国性组织将对观赏石及其相关活动加以协调、引导、规范和监督。

拍卖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14449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拍卖法律师团,我在拍卖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