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浅析兴安盟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2010-09-14 16:3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农业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农业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根据兴安盟委《关于组织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嘎查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嘎查村女干部赴潍坊市委党校进行培训的通知》要求,全盟54名嘎查村级女干部于5月12日-19日在盟妇联鲍书勤主席的带领下在潍坊市党校考察学习六天。潍坊市党校为我们安排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根据兴安盟委《关于组织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嘎查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嘎查村女干部赴潍坊市委党校进行培训的通知》要求,全盟54名嘎查村级女干部于5月12日-19日在盟妇联鲍书勤主席的带领下在潍坊市党校考察学习六天。潍坊市党校为我们安排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国际化竞争》、《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潍坊市创新土地流转模式的实践与启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注重心理调适,塑造阳光心态——领导者的激励与协调艺术》、《大力培养“双强”型村干部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关键》等一系列专题报告,并且带领我们实地考察学习了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蔬菜产业集团及农产品物流园、三元朱村的设施农业、江北最大的黄楼花卉基地、杜泊羊养殖基地、以及潍坊市部分农业试验园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村。经过考察学习、交流与沟通,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 现将我的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全市总面积15860平方公里,总人口8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0万人,占总人口73%。

  2009年GDP实现2727.8亿元,增长12.9%;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增长19.7%;农业实现增加值20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267元,增加10%;农民人均纯收入7695元,增加8.8%。

  截止2009年,潍坊市粮食产量达到了520.8万吨,已经连续7年增产;蔬菜的总产量达到了1440万吨,其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20%;在养殖产业方面2009年的生猪出栏700万头、牛60万头、羊210万只,肉鸡2.5亿只、肉鸭2.5亿只,其中肉鸡肉鸭的出口已占全国出口量的33.8%。

  二、山东省潍坊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一)以诸城为代表的贸工农一体化模式

  80年代末,诸城市以外贸公司为龙头,在肉鸡生产、加工和经营上,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格局。

  (二)以寿光为代表的市场牵动模式

  寿光市在大力发展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带动蔬菜产业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按照农业产业化要求,狠抓了农村市场体系的配套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沿路市场为躯干,以集贸市场为支点,以中介组织、运销队伍为纽带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络。

  (三)以安丘为代表的名牌产品带动模式

  安丘市狠抓名牌产品的规模生产,使一个“名牌”带起一个主导产业,一个主导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page]

  (四)以寒亭为代表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模式

  寒亭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以优势产业为主导,以加工经营企业为龙头,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五)以高密为代表的区域种养模式

  高密市根据当地的传统习惯和资源优势,对农林牧渔各业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全市形成了棉花、黄牛、蔬菜、食用菌、工艺品等15个专业生产经营区,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发展的农村产业化路子。

  (六)以奎文为代表的城市农业观光旅游模式

  奎文是潍坊市的主城区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开发出贴近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回归自然感受、科技体验示范功能、迎合城市居民心理、填补潍坊市缺乏自然景观的城市农业项目。

  (七)以昌邑科技示范园为代表的拉动模式

  潍坊市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已具有相当规模,成为潍坊市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普及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示范带动农民致富的纽带和桥梁。

  二、从潍坊农业经济发展可简单分析出兴安盟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开发的基本物质保证,完善的基础设施时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目前兴安盟的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

  1、道路交通的不完善

  道路交通是打开农村对外开放大门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兴安盟道路建设十分落后,道路承载量低、质量低,宽度不够,无法承载大型载重车辆,交通网络结构单一,乡村公路质量低,甚至有的地方还未实现乡村交通网。

  2、水、电、通讯网络不健全

  水、电、通讯网络是农村农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之一,是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但是兴安盟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低无法进行大规模建设;通讯网络不健全,农民获取信息的手段单一。水、电、通讯网络的不健全降低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减少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渠道,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落后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村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生产经营模式的落后。主要在农村生产力的落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

  1、生产力落后

  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的保证。目前兴安盟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处于以牛、耕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原始农业时代,属于典型的自家经营、自主消费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含量低,劳动者素质低。[page]

  2、农业结构单一

  农村土地最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生产方式以种植业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脓、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没有形成多种植多样化、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作物品种单一,质量低。

  3、农村市场不规范

  农村市场的健全繁荣程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兴安盟农村市场不健全,市场场所不健全,市场管理交易不规范,市场小。商品流通量低。农村市场网络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市场量小。同时,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发展缓慢,市场仍不健全。

  4、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农村作为我国资源的宝库,具有强大的潜在资源优势。兴安盟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低,资源开发利用率低,造成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无法促进资源优势向在经济优势转变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

  5、乡镇企业发展缓慢

  乡镇企业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大战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兴安盟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十分缓慢,没有实现自身主力军的作用。经营管理及生产模式落后,科学含量低,从事简单的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带动农村形成产地---市场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产品市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低。

  6、农村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程度低

  农村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低是兴安盟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外开放程度低,导致外部资金无法进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无法引入,内部市场无法与外界市场相结合和经济形势和市场动态的掌控和了解,阻碍农村资源开发、农村市场健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前提。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尚不健全和完善,存在严重的政策制度缺陷。

  1、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兴安盟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很大弊端。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加重农民的后顾之忧,无法调动农民自主投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基层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基层干部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管理者,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但基层干部管理机制却不健全。

  3、农村经济发展中激励机制不健全

  农村经济发展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呈现疲惫状态,需要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运用于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兴安盟农村的激励经济发展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度低,调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程度低,没有取得较高的成就。[page]

  4、人力开发机制不健全

  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是政策引导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保证,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基层管理者管理能力、转变农村落后观念的保证。目前兴安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农民特别是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引导,造成农村劳动者素质低,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给我的启示和我对发展兴安盟现代农业的建议

  (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时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兴安盟新的投资领域。

  1、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

  农村道路交通建设要求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农村道路交通质量,提高农村道路利用率,加宽路面,加大硬化力度和保养力度。同时加强道路“乡乡通”“村村通”建设,打造乡村、城镇立体化交通网络。

  2、健全农村水、电、通讯网络建设

  加强农村自来水网络化建设,实行“谁安装谁受益”原则,提高农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质量;加强农村电网改造,控制电价,提高电量,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完善农村通讯网络,普及电脑技术等,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对称度。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要求不断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对外开放型发展。

  1、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大力发展兴安盟的农村生产力,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加工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能力,提高管理者水平。实行小机械生活生产经营模式,转向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从而形成现代农业的生产关系。

  2、实行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改造

  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改变兴安盟农村农业结构单一现状,因地制宜的实行立体农业改造,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引导,树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结构分布布局。

  3、规范农村市场

  规范农村市场要求政府加大市场管理,逐步健全农村市场管理制度,确定农村市场场所,规范市场交易活动、管理市场秩序,完善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规范农村市场要求不断健全农村市场,实行供产销一体化结构,同时加强与各个农村、市场的联系,形成乡乡、乡镇、城乡一体化师承体系。[page]

  4、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农村资源丰富,具有强大的资源开发潜力。科学合理的开发农村资源有利于直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资源开发应该以可以续发展观和生态保护为依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利用价值,运用循环经济理念,使资源开发和资源环境问题相协调。

  5、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

  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要求广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先进生产机器和技术,提高管理者才能,入资本投入,进行加工、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形成科学合理的供产销产业化链条。

  6、打开农村市场,实行“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

  农村市场的封闭性是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经济发展应该在政府的引导下打开农村市场,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打开农村市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和人才,引进大量的外部投资和科学发展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建设,并逐步树立自身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资源开发力度,逐步打入外部市场,共同竞争。

农业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923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农业法律师团,我在农业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