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如何把握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诉时效?

2019-07-12 15: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仲裁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仲裁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保护其劳动权益的法定期限。《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均对仲裁申诉时效做了规定,其目的在于

  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保护其劳动权益的法定期限。《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均对仲裁申诉时效做了规 定,其目的在于促使当事人尽早行使申请权,避免劳动关系长久地处于不稳定和不确定的状态,防止矛盾的激化。同时,也有利于仲裁机构及时收集证据,查清事 实,保证仲裁活动的顺利进行。申诉时效虽然是一个程序性问题,却与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密切相关;超过仲裁申诉时效,就意味着当事人保护其劳动权益的胜诉权即 行丧失。因此,全面理解和把握仲裁申诉时效,对于劳动争议当事人参加仲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一般申诉时效。根据《劳动法》第82条 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即劳动争议当事人的仲裁申诉时效为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 60日,超过这一期限提起申诉,仲裁委员会可以不予受理。那么,如何理解“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呢?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 问题的意见》第85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 处理条例>第23条如何理解的复函》(劳办发(1994]257号)又规定,“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是指有证据表明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 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据一般规律推定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日期,即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是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 的开始。因此在实践中当事人应注意区分“争议发生之日”和“事件发生之日”,不能把“事件发生之白”简单地理解为“争议发生之日”,如除名争议发生之日不 一定是用人单位做出除名决定之日,工伤争议发生之日也不一定就是职工负伤之日。

  <2>.特别申诉时效。特别申诉时效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在特殊 情况下所应适用的时效规定。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3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前款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 员会应当受理。”劳动部《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也指出:“《条例》第23条第2款‘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前款规定的申请 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的规定是对特殊情况的特殊规定,应当继续执行。”

仲裁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9512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仲裁律师团,我在仲裁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