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行政诉讼诉讼时效过了怎么处理

2020-05-03 08:37
找法网官方整理
行政诉讼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行政诉讼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一样都诉讼时效规定,如果当事人没有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的,那么法律后果就是当事人丧失胜诉权。因此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行政诉讼诉讼时效过了怎么处理的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行政诉讼诉讼时效过了怎么处理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胜诉权。

  诉讼时效的效力就是指诉讼时效届满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根据民法通则第138条、民法总则第188条的规定,这种法律后果表现在:

  1、行政诉讼时效属于消灭时效

  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是消灭了权利人享有的胜诉权,即权利人丧失了获得法律强制保护的权利。

  2、行政诉讼时效消灭胜诉权,而不消灭起诉权

  权利人在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起诉的,人民法院仍应予以受理,不得以诉讼时效届满为由不予受理。

  因为人民法院在受理之后才能查明诉讼时效是否届满。当然,如果有人民法院受理后查明没有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则依法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人民法院查明权利人确有正当理由的,则依法认定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予以延长,以便保护权利人的权利。

  3、行政诉讼时效届满并不消灭实体权利

  这就是说,诉讼时效届满,导致权利人的胜诉权消失,人民法院不再予以强制保护。但是,权利人基于民事法律关系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实体权利)仍然存在,所以,义务人在诉讼时效届满之后自愿向权利人履行义务的,权利人仍然有权接受。

  而且基于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的存在,义务人在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反悔的,人民法院也不予以支持。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实体权利本身已因其他原因而消灭的,则履行义务的义务人可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返还。

行政诉讼诉讼时效过了怎么处理

  二、行政诉讼的诉讼参与人

  行政诉讼参加人,是指参加行政诉讼的当事人以及与当事人诉讼地位相似的人。它包括当事人和具有类似诉讼地位的诉讼代理人。

  行政诉讼参加人的范围是:原告、被告、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四种。

  行政诉讼参加人与参与人不同,后者的范围比前者宽。参与人包括参加人和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勘验人等。后一类参与人与前一类参加人不同,他们在法律上与本案没有利害关系。当然,他们在诉讼中也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三、行政诉讼的法律依据

  《行政诉讼法》

  第四十四条

  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胜诉权。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行政诉讼诉讼时效过了怎么处理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行政诉讼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6029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行政诉讼律师团,我在行政诉讼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