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诉讼文书如何确定送达日期

2021-06-16 07: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民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民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逐步完善了经济政策和法律规范,正是这样我国公民的生活水平才得以提高。我国法律对于任何人都规定了平等的诉讼权利,例如在很多民事诉讼中,经常会有诉讼文书送达,有的时候找不到人,有的时候当事人拒收,我国法律肯定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那么诉讼文书如何确定送达日期?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诉讼文书如何确定送达日期

  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诉讼文书如何确定送达日期

  二、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

  第八十四条 送达回证

  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十五条 直接送达

  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十六条 留置送达

  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第八十七条 电子送达

  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采用前款方式送达的,以传真、电子邮件等到达受送达人特定系统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十八条 委托及邮寄送达

  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十九条 转交送达之一

  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

  第九十条 转交送达之二

  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转交。受送达人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通过其所在强制性教育机构转交。

  第九十一条 转交送达期间

  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收到诉讼文书后,必须立即交受送达人签收,以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九十二条 公告送达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三、公告送达程序适应用规范

  第九十二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第一百三十八条公告送达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和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报纸、信息网络等媒体上刊登公告,发出公告日期以最后张贴或者刊登的日期为准。对公告送达方式有特殊要求的,应当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

  人民法院在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的,应当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张贴过程。

  第一百三十九条公告送达应当说明公告送达的原因;公告送达起诉状或者上诉状副本的,应当说明起诉或者上诉要点,受送达人答辩期限及逾期不答辩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传票,应当说明出庭的时间和地点及逾期不出庭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判决书、裁定书的,应当说明裁判主要内容,当事人有权上诉的,还应当说明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人民法院。

  第一百四十条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不适用公告送达。

  应用与理论有差别的原因有三:一是法律本身对公告程序缺乏具体完整和规范性规定;二是法院内部缺乏统一要求,造成实际中的操作不一;三是审判人员对已有的法律规定缺乏认真的理解和贯彻,忽视了程序公正。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诉讼文书如何确定送达日期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理论与实际应用是有区别的,理论代表的是立法者的美好愿望,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大部分情况都需要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上找法网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民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003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民法律师团,我在民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