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杭州老人56年收养智障孩子 称下辈子还是母子

2014-10-25 11:13
找法网官方整理
收养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收养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56年前的偶遇,吴某某与养子严某某结下一段感人的母子情缘。年岁渐长,但某某的智龄将永远停留在1岁。明知道不会有感恩,也无法拥有儿孙满堂的晚年,吴某某依旧用她如同阳光般温暖的母爱,照料着这个儿子的一...

  56年前的偶遇,吴某某与养子严某某结下一段感人的母子情缘。年岁渐长,但某某的智龄将永远停留在1岁。明知道不会有感恩,也无法拥有儿孙满堂的晚年,吴某某依旧用她如同阳光般温暖的母爱,照料着这个儿子的一切。从洗脸、穿衣,到一口口喂饭、手牵手遛弯,两万多个日夜,这份爱不曾改变。

  我和他,缘分天定

  杭钢XX社区,一间不到40平方米的小屋就是吴某某的家。屋檐低小,门前堆放着自家种的番薯,还沾着新鲜的泥土。自从儿子严某某被送往杭州市仁爱家园,这里就只剩下了吴某某一人。“我睡这间,某某原先就睡隔壁。”家中的一桌一椅,还是某某在时的模样。“我年纪大了,没法照顾某某了,但每时每刻都在想他。”83岁的吴某某鼻子一酸,低下头去。

  1958年的正月,吴某某骑车到官巷口一带,路边的包裹吸引了她的注意力。下车一看,只见包裹里竟有个小婴儿。凛冽的北风中,一张小脸冻得发紫。吴某某赶紧把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用体温为他取暖。“我没有孩子,这不就是上天给我的礼物吗?”看着孩子柔嫩的脸颊慢慢转红,收养的想法在吴某某的心间萌生。

  在丈夫的支持下,吴某某成了这个孩子的妈妈,并为他取名“严某某”,寓意“生某某芽”。这个在寒冬中来到她身边的孩子,成了吴某某所有的情感寄托。

  “那年,刚捡到他的时候,才这么一点点大。”吴某某用手比划了一个椅子面的宽度,开心地说,“那时候可漂亮了。”渐渐地,吴某某发现某某与别的孩子有些不同:3岁的他,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孩子有智力缺陷。

  “某某啊,何必苦了自己,别养这个傻儿子了!”左邻右舍纷纷劝她把孩子扔掉。“某某姐,你不舍得某某的话,就再养一个女儿啊,以后也有个依靠。”派出所民警的提议,曾让她心动。但回家与丈夫一合计,吴某某却又打了退堂鼓。“两个孩子,要是一个聪明一个傻,我怕自己偏心,更不舍得某某吃亏!”

  再多苦,不离不弃

  某某不会走路,吴某某拿着板凳,让某某扶住其中一端,跟着自己一步步向前挪动,终于学会了正常行走;某某不会说话,吴某某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直到他能发出几个单音;某某的生活不能自理,吴某某每天为他穿衣、洗澡,甚至上厕所都要帮忙。在吴某某的细心照料下,某某渐渐长大了。

  1987年,丈夫早逝,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吴某某肩头。退休在家的她省吃俭用,买来的一罐煤气要烧八九个月,平时还拖着老迈的身体到厂区捡煤渣烧;每天清晨,吴某某便拿着锄头出门,在社区后的山涧地里开荒种菜。

  孤儿寡母,度日艰辛,却无法换来亲人的理解。因为某某,夫家的小姑们总对吴某某指指点点。“自己不会生,还领了个傻儿子,看你以后老了怎么办!”面对冷嘲热讽,吴某某搂着儿子,坚定地说:“无论他怎么样,我都不会丢下他。只要我有口饭吃,就不会让他饿着!”

  1989年,接到母亲病危的电话,吴某某带着某某回了江山老家。由于母亲不喜欢某某,有时候会动手打他。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吴某某种地、砍柴都把某某带在身边。一次去砍柴的路上,某某不见了。吴某某从早上找到中午,才在山坳深处找到了某某。“他的衣服鞋子都破了,走起来一抖一抖的。”失而复得的喜悦、照顾不周的内疚同时涌上心头,吴某某忍不住放声大哭。

  岁月匆匆,当年的小某某也成了两鬓斑白的小老头。多年来,为儿子吃的苦早已刻进了吴某某额上的沟壑,历久弥深。吴某某告诉记者,她最大的遗憾就是儿子没法主动叫她一声“妈妈”。“但愿下辈子,我们还是母子,他做我的亲生儿子。”言毕,泪光闪烁。

  我走后,愿你安好

  5年前,吴某某积劳成疾,并查出患有癌症。缠绵病榻的日子里,吴某某顾不上关心自己的病情,却总是念叨着儿子,“我走了以后,某某怎么办?”

  经过精心治疗,吴某某的病情已有所好转。但这位83岁的老妇,已无法独自承担起照顾儿子的重任。把守护了50多年的儿子送去公益托管机构,是吴某某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我只有两个要求,一是让他吃得饱、睡得好,二是不能让他被别人欺负。”带着吴某某沉甸甸的嘱托,半山街道杭钢XX社区党委书记陆建英与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并与社工一起走访数家托管机构,最终将智力残疾一级的严某某送到了杭州市仁爱家园。

  “他是8月6号走的,5年多了。”吴某某记得,自己亲手为儿子打点的行装,记得儿子紧攥自己衣角的双手,记得独自一人回来时的泪落如雨。这个不大的家,却因没有了某某的身影而变得空寂起来,同样被掏空的,还有吴某某的心。闲坐时,惦念某某所有的生活细节,已成了吴某某用来打发时间的全部内容。“现在某某24小时有专人照顾,一日三餐还有水果、牛奶。”常去探望儿子的吴某某,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仁爱家园与XX社区之间没有直达的公交,每次探望都由社工开车与吴某某同行。“吴阿姨对自己什么都不舍得,去看某某的时候,再贵的水果都愿意买。”社工赵佳告诉记者,虽然每月有2000余元的退休金,但吴某某每月仅用1000多元,一心想为儿子的后半生多留些存款。

  “你帮我看看,这过期了没?”老人递过两瓶荔枝水果罐头,“这是中秋时候社区送来的,我想着下次给某某带去,他爱吃。”接过罐头在手中,犹能感觉到老人双手摩挲后残留的温度,这是母爱的温度。

收养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59083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收养法律师团,我在收养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