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利润分配方式有哪几种

2021-01-11 14:4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公司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公司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企业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的一种组织,而企业股东依法享有享受企业盈利分红的权利,所以,企业在每年或者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是会对股东或者是合伙人进行利润分配的,那么,利润分配方式有哪几种?下面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利润分配方式有哪几种

  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利润分配形式。集体所有制企业一般实行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办法。为了调动企业和职工改善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国家对国营企业的财务体制,包括利润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逐步把过去的统收统支办法,改为一部分利润留给企业,大部分利润上交国家的分配办法。具体形式有:

  1、企业基金。企业完成国家规定的计划指标后,除可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从实现利润中提取企业基金外,还可从当年利润比上年利润的增长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企业基金,其余则全部上交国家。企业提取的企业基金主要用于发展生产、职工福利,也可适当用于职工奖励。

  2、利润留成。企业完成国家规定的计划指标后,可按照规定的比例,分别从实现利润(包括基数利润加增长利润),或超计划利润中留用一部分利润(没有完成计划指标的企业,要相应扣减一部分留用利润)。

  3、盈亏包干。国家对某些微利企业,实行“上交利润包干,超收部分分成或全部留用”的办法;对确因客观原因发生亏损的企业,实行定额补贴的包干办法。

  4、利改税。从1983年1月1日起,对盈利的国营企业普遍实行利改税。就是将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改为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种及税率交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归企业使用。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步(1983年1月起)实行税利并存,第二步(1984年10月起)实行完全的利改税。实行利改税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调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使企业从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增产增收中得到更多的好处;有利于国家利用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来调节企业的生产和流通,缓解由于价格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矛盾;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的利益,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利润分配方式有哪几种 

  二、公司利润分配的顺序

  利润分配的顺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一般应按照下列内容、顺序和金额进行分配:

  1、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

  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亏损),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利润为正数(即本年累计盈利),则进行后续分配。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在不存在年初累计亏损的前提下,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或转增资本金。但转增资本金后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任意盈余公积金计提标准由股东大会确定,如确因需要,经股东大会同意后,也可用于分配。

  4、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

  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分配。

  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违反上述利润分配顺序,在抵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必须将违反规定发放的利润退还公司。

  三、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

  1、按相关规定,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按相关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提取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职工奖励以及福利基金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贷:盈余公积(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2、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补亏)。

  3、经股东大会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应付现金股利、利润)

  贷:应付股利

  经股东大会分配给股东的股票股利,应在办理增资手续后

  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转作股本的股利)

  贷:股本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利润分配方式有哪几种的相关内容,利润分配方式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的不同会有所差异,不同性质的企业会选择不同的利润分配方式,而且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时也需要遵守一定的利润分配顺序,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公司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7082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公司法律师团,我在公司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