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高铁"巨无霸"扬帆"走出去"

2015-01-13 15: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知识产权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知识产权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新年到来之际,堪称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史上最大的一起合并案终于浮出水面。2014年12月30日晚,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北车)正式宣布合并,成立中国中车股份有...

  新年到来之际,堪称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史上最大的一起合并案终于浮出水面。2014年12月30日晚,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北车)正式宣布合并,成立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中车)。新诞生的中国中车将成为一家总资产达3038.43亿元、年营业收入达2000亿元的“超级巨无霸”制造企业,并将对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实行统一管理。

  “通过对知识产权实行统一管理,中国中铁将拥有更坚实的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从而建立自身的国际竞争优势。”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知识产权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有利于集聚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打造“中国智造”品牌,进一步提升中国高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集聚知识产权优势

  “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合并,其重要意义在于形成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及市场等多方面的合力,助推中国的高铁技术和高端装备产业走向世界。”在中国南车董事长郑昌泓看来,两家大型企业的合并重组,是适应当今世界高铁产业竞争格局的明智选择。

  “合并是顺应市场调配资源要求的。”熟悉高铁装备制造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告诉记者。据介绍,近年来,中国南车的技术研发投入已占销售收入的 7.86%,目前已提交4000余件中国专利申请,其中一半以上的专利已授权,并以发明专利居多。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南车实现营业总收入 848.90亿元,同比增长50.19%,净利润同比增长68%,尤其是自主知识产权的动车组销售毛利率达到20.88%,比去年同期提升3.09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在中国北车,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近5%,目前已提交中国专利申请1000余件。2014年前三季度,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加9.8%和65.1%。

  “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大趋势下,双方必须握成一个拳头,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刘友梅认为,这也是两家高铁企业合并后应该肩负起的一项重要责任。

  打造国际竞争实力

  “虽然近年来有了一些订单,但高铁出口仍然是中国高铁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首先必须整合知识产权资源。”孙章表示,知识产权的集聚,是提升中国高铁的自主品牌实力的必然选择。

  “高铁是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标志。”孙章分析,高铁产业将成为未来世界装备制造市场竞争的主要领域。根据国际铁路联盟预测,到2025年,全球高铁线路将达1.35万公里;到2050年,高铁线路网络将延伸至5万公里,涉及的投资更是以万亿元计。因此,中国高铁“走出去”是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需要。通过合并重组,更容易集聚知识产权优势,打造国际竞争实力。

  此时此刻,回望中国高铁产业的发展,铭刻着风驰电掣般的高速印记。从2004年开始引进高铁技术,到2008年8月1日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行,中国高铁仅用了4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国外高铁强国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事实表明,在国内外高铁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拟通过合并、整合,提升技术创新及知识产权能力,打造以高铁装备为核心,跨国经营、全球领先的大型综合性产业集团意义重大。

  “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合并,不仅能强化创新与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快 ‘走出去’,而且能加速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还将有力推动中国高端装备业的产业升级,大力带动相关产业链整体实力的提升,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国北车董事长崔殿国如是说。

知识产权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90927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知识产权律师团,我在知识产权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