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

未成年同居而且怀孕男方想分手,请问律师受发法律保护吗

2019-02-10 05:31:44
律师解答共有4条
  •   不符合法定生育条件怀孕却生育子女的,就是违法生育行为。
      怀孕并生育子女的,不在于对成年或是未成年的界定,而在于男女双方是否已登记结婚
      合法的婚姻状态下生育的第一个子女,才是合法的生育行为。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意识到些什么。

  • 1、男女双方未依照婚姻法8条的规定,办理结婚登记,且同居关系为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实施之后建立的,双方不具备夫妻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系非法同居关系。
    2、双方非法同居期间所生育的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无论监护权归谁,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一方,应当给付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直至非婚生子女能够独立生活为止
    3、关于非婚生子女的监护权归属问题,在双方发生争议,不能达成一致的情形下,由人民法院按照子女的权益以及双方的具体情况予以判决。综合评价双方的条件,包括: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直系亲属有能力且愿意帮助其抚养未成年子女等综合条件,以及双方其中的一方是否存在严重传染性疾病、赌博、吸毒等极其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作出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发育的抚养权归属的判决司法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1》5条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5条司法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1条、2条、3条、4条、5条、6条
  • 多人认为,同居期间女方怀孕男方是不能提出解除同居关系的,因为《婚姻法》第34条作出了“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6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的规定。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这只适用于依法形成的婚姻关系和事实婚姻关系。对于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以及未形成事实婚姻关系的,因不存在“离婚”一说,故女方无法利用上述规定来保护自己。  【区别对待】最高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5条规定:“未按婚姻法第8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因适情况而定。  【诉请选择】最高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1条规定:“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婚姻法第3条、第32条、第46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当事人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同居期间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如果不属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下,单纯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人民法院是不予受理的。

  •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未按婚姻法第8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
    1、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前,男女双方已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
    2、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
    2.自1994年后就不再有事实婚姻了,至今仍然没有领取结婚证,意思是根本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是没有法律上承认的婚姻效力的。
    3.法律上将该种关系视为非婚同居关系,即使起诉要求解决该关系,不予受理。因为男女双方本来就在法律上互无约束,既然女方想分开,自行分开即可,不必通过法律渠道离婚。
    4.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十条规定,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包括按份共有共同共有
    5.“一般共有”是基于共同投资、共同经营而形成的,如合伙共有财产,出资合购的共有房屋等都不是基于身份而产生的共有关系。因此,如果能够证明是一方劳动收入以及因继承、遗赠、赠与等途径所得的合法收入,均应归其本人所有;对其他共同购置的财产,则应参照其出资份额予以分割。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