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公司要求调岗,本人未同意后收走工作电脑,怎么办?

劳动纠纷
2024-04-07 10:21:40
共有11位律师解答
  • 尽快与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或上级领导进行沟通,表达您对调岗和收走电脑的担忧。以理性和专业的方式阐述您的立场和原因,并尝试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 你好,发生劳动纠纷的, 协商不成的可以去劳动局投诉或申请仲裁。
  • 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按合同约定或者要求支付劳动补偿。
  • 您具体是遇到了什么法律相关问题呢?p
  • 您 好,有没有调岗通知,和降薪
  • 上午好,是不合理的,可以仲裁该
  • 可以与公司的相关领导反映情况
  • 您好。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 一、公司调岗本人不同意如何解决
    1、公司调岗本人不同意,劳动者可以协议变更劳动合同,继续在本岗位工作。如果公司坚持要强行开除劳动者的,那么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公司作出赔偿。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二、公司可以调岗调薪的情形有哪些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调岗调薪协商一致;
    2、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公受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另行安排工作;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
    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调整劳动者的工作位;
    5、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
    6、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了脱密期保密协议的,在劳动者提出辞职后,可以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
  • 公司调岗本人不同意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但申请仲裁需员工携带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以及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等材料。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2、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3、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
    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 公司调岗本人不同意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但申请仲裁需员工携带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以及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等材料。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到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1、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2、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3、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
    第二十八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查看全部11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