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公司解散了,员工拒绝调到別的地方去,那地方太远,公司有补偿吗

劳动纠纷
2023-06-18 00:07:03
共有10位律师解答
  • 工作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如果公司解散或者注销员工不愿意到其他分公司或者分店上班,公司需要按照员工的实际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工作每满一年补偿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但超过半年的按照一年计算,不满半年的按照半个月计算。
  • 有补偿,提前一个月通知是N,没有提前一个月是N+1
  • 你好一般情况下是有补偿的
  • 你好,你是咨询补偿的案子
  • 你好可以要求赔偿金的啊
  • 你好,现在是什么状况呢


  • 法律分析:这种情况,劳动者应该先和用人单位协商。
    用人单位部门解散,对劳动者调动岗位,需要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对劳动合同做书面变更;如果协商不一致,劳动者拒绝变更的,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法四十条(三)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 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 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 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 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 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 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这种情况,劳动者应该先和用人单位协商。
    用人单位部门解散,对劳动者调动岗位,需要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对劳动合同做书面变更;如果协商不一致,劳动者拒绝变更的,用人单位按劳动合同法四十条(三)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 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 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 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 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 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 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公司调换工作地点,当事人不想去,可以拿到公司的补偿金。
    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 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第六十三条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 解散是什么意思,破产了吗还是裁员吗还是干啥 可以有补偿或者赔偿
查看全部10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