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

你好,我因怀孕公司要求我请病假回家休息,并每月按时交病假条,公司也帮我按时买着保险的。现已请假6个多月了,公司要求我把这6个月的保险交了,像我这种情况请病假,公司需要给我支付工资吗?还有叫我交保险费用这种合理吗?我该如何维护自己。

劳动纠纷
2019-08-02 13:20:54
共有4位律师解答
  • 去申请仲裁维权。。。。。。
  • 社会保险个人应该承担的部分,需要从个人工资里由企业扣除。

    《社会保险法》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单位20%(其中17%划入统筹基金,3%划入个人帐户),个人8%(全部划入个人帐户);医疗保险缴费比例:单位10%,个人2%+3元;

    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单位1.5%,个人0.5%;工伤保险根据单位被划分的行业范围来确定它的工伤费率;生育保险缴费比例:单位0.8%,个人不交钱。

    公积金缴费比例: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但原则上最高缴费额不得超过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300%的10%。

    (统筹基金即:在养老保险制度从国家—单位制逐渐向国家—社会制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国家统筹,以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1)以企业缴费为主建立社会统筹基金;(2)由职工和企业缴费为主建立个人帐户;(3)政府负担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费用。这种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半基金制有利于应付中国人口老龄化危机,逐渐分散旧制度到新制度的转轨成本,逐步实现由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到个人养老保险制度的转变。)
  • 病假工资的计算,首先要确定两个变量,一是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二是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
    1.病假工资的基数按照以下三个原则确定:
    (1)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2)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此外,按以上三个原则计算的假期工资基数均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
    2.计算系数按照以下方式确定:
    (1)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企业应按下列标准支付疾病休 假工资: ①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②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70%计发; ③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 ④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 ⑤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
    (2)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的,由企业支付疾病救济费: ①连续工龄不满1年的,按本人工资的40%计发; ②连续工龄满1年不满3年的,按本人工资的50%计发; ③连续工龄满3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和计算系数确定后,便可计算出病假工资的数额。病假工资=(计算基数/21.75)×计算系数×病假天数。
  •     员工病假工资应该是多少?   医疗期的具体计算方法是:自职工病休之日起开始计算,在规定的时间内累计病休时间达到规定医疗期时限的视为医疗期满。连续病休的,其节假日按病休日计算。   员工病假期间的工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人标准工资的60%支付员工病假工资,但不得低于最低基本工资的80%。   注意:   标准工资和基本工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标准工资包括的工资项目较多,比如奖金、职补啊等等都包括在内。而基本工资就不包括那些名目,基本工资只是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   1、患病六个月以内的(疾病休假工资):   ①连续工龄不满二年者,病假工资为前述计算基数的60%;   ②连续工龄满两年不满四年者,病假工资为前述计算基数的70%;   ③连续工龄满四年不满六年者,病假工资为前述计算基数的80%;   ④连续工龄满六年不满八年者,病假工资为前述计算基数的90%;   ⑤连续工龄满八年及八年以上者,病假工资为前述计算基数的100%。   2、患病六个月以上(疾病救济费):   ①连续工龄不满一年者,疾病救济费为前述计算基数的40%;   ②连续工龄满一年不满三年者,疾病救济费前述计算基数的50%;   ③连续工龄满三年及三年以上者,疾病救济费前述计算基数的60%。   病假工资的计算,先按休假时间(以6个月)为标准划分,再按职工连续工龄划档。 要了解更多劳动法相关法律经验,请点击:劳动法
查看全部4个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