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专辑

履约能力定义

2021-11-29 16: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履约能力是指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一定要审查对方的履约能力,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下面找法网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履约能力定义?
一、履约能力是什么意思
履约能力的意思是履行经济合同的实际能力,包括支付能力和生产能力。审查支付能力时,主要审查对方当事人的注册资本、资金来源、银行存款、交款能力等,审查生产能力时,主要审查对方当事人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交货能力等。法律依据:根据2021年1月1日起生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
浏览全文 >
二、无履约能力纠纷案

1986年5月18日,河南省外贸汇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源公司)与深圳外贸经济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在河南省郑州市签订005号和006号两份购销合同。

005号合同规定:汇源公司供给开发公司国际中级毛绿豆3000吨,每吨价格985元,总货款2955000元,于同年6月20日前交货,并负责办理商检证、免疫证、产地证、供货证和化验单。需方开发公司在合同生效后预付22万元定金,5月底付足货款的50%,包括定金共1477500元;货物在当地装上车船板后再付货款的40%,余10%的贷款平仓结清。

006号合同约定:汇源公司供给开发公司原苎麻2万吨,......

浏览全文 >
三、什么是履约能力
履约能力是指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一定要审查对方的履约能力,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条订立合同的能力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合同的形式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浏览全文 >
四、合同履行的期限如何确定
合同履行的期限的确定:合同的履行期限一般应当在合同中予以约定,当事人应当在该履行期限内履行债务。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补充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仍不能确定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法律依据: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第五百一十一条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据前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四)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
浏览全文 >
五、如何调查合同对方的履约能力
首先可以确认当事人是否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为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如果需要有经济上的限制的,可以调查对方是否存在相应的经济实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条订立合同的能力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合同的形式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浏览全文 >
六、合同一方无履行能力怎么判定

为了证实合同一方无履行能力,另一方需要提交相关证据证明对方出现了以下情形:

1、经营状况恶化;

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3、失去了商业信誉等。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
浏览全文 >
七、如何确定丧失合同履行能力

第一种立法例较为妥当。因为若订立时后履行方财产已减少,先履行方已知或因过失而不知,主观上有过错,应当承受不利,没有必要保护,非因过失而不知,可以重大误解或受欺诈为由主张救济。我国民法典没有规定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应发生于何时,笔者认为,在解释时采用第一立法例较为妥当。

第三,先履行方对事实负有举证责任。先履行方主张不安抗辩权,必须有对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确切证据,而不能凭自己的主观猜测。否则,将会因擅自中止合同履行而承担违约责任,从而使自己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不安抗辩制度的构成要符合严格的......

浏览全文 >
声明:找法网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