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专辑

内部行政行为

2022-05-25 14:5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内部行政行为是发生在行政组织内部的行为内容,主要包括了通令、指示、特别的职务训令、具有纪律处分性质的个别决定和机关内部组织和管理的规定等。一般是不能提起诉讼的,只能对其提出申诉,而其救济途径一共有三种。其与外部行政行为的区别在于行为人与相对人的关系和行政行为的作用力不同。
一、什么是内部行政行为
内部行政行为是基于行政隶属关系,只影响行政组织内部事务的措施。如对行政处分不服可以进行申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内部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十三条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一)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三)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四)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行政监察法》第三十七条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对主管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
浏览全文 >
二、内部行政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吗

行政行为是指自然人能做出产生分法律效益的行为。行政行为可以分为很多类,比如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等等。这次找法网小编带大家探讨的是有关于内部行政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吗的问题。

一、内部行政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吗

内部行政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有

1、具体行政行为是法律行为。

2、具体行政行为是对特定人与特定事项的处理。第一是就特定事项对特定人的处理。第二是就特定事项对可以确定的一群人的处理。第三是就特定事项对不特定人的处理。

......
浏览全文 >
三、对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的理解

一、我国关于行政行为的效力的内容的学说

我国学对行政行为的效力的内容界存在争议,认为公定力、确定力、执行力、约束力为我国行政行为效力的内容的“四效力说”是我国现行的通说。公定力是指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对整个社会都产生效力,任何机关、组织或个人对于其效力都具有予以尊重的义务;确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生效便不得随意变更和撤销,行政相对人也不能对同一事实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约束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生效后,其内容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产生法律上的约束性,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都必须遵守和服从,否则将要承担相应的......

浏览全文 >
四、行政调解是行政行为吗
一、行政调解是行政行为吗

行政调解不属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调解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主持的,以争议双方自愿为原则,通过行政机关的调停、斡旋等活动,促成民事争议双方当事人互让以达成协议,从而解决争议的行政活动方式。行政调解行为虽然也是行政机关的活动,但是却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二、行政调解的定义

是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平等主体之间民事争议的一种方法。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属于本机关职权管辖范围内的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使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协议,从而......

浏览全文 >
五、其他抽象行政行为

(一)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和特征

1?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概念

其他规范性文件是指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执行政策,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及行政措施等。

2?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特征

(1)主体的广泛性。即除了享有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制定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外,其他行政机关亦可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制定规范性文件。

(2)效力的多层级性与从属性。其他规范性文件数量众多,其各自的效力与制定主体相对应,从上到下呈现多层级的特点,下级规范性文件不能同上级规范性文件的内......

浏览全文 >
六、行政行为与非行政行为先予执行

行政行为先予执行与民事诉讼的先予执行有所不同,除了类似于民事诉讼先予执行的行政诉讼期间先予执行外,还有非诉行政行为先予执行。

(一)行政诉讼期间先予执行

1、行政诉讼期间先予执行的概念

行政诉讼期间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终审判决前,为避免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依行政机关或权利人的申请裁定义务人先行履行行政行为确定义务。

行政诉讼的提起是行政诉讼期间先予执行的前提,行政诉讼期间......

浏览全文 >
七、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都是行政行为的类型,它们是有很多区别的,实践中注意把它们区分开来。那么,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是什么呢?下面将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1、概念不同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职权,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就特定的事项,作出有关该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非针对特定人、事与物所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行为。它包括......

浏览全文 >
八、行政机关违法不作为行为的防范措施

加强教育培训,从思想观念、业务素养和执法能力入手,防范违法不作为。首先,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公仆意识,准确把握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的统一,充分认识到违法不作为与乱作为一样属于执法腐败,一样要受到责任追究。其次,要通过积极开展岗位培训、法规教学、案例研讨等学习活动,就地培训干部,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让执法人员对本单位、本岗位的执法职责熟记在心,有效防范违法不作为。

努力创新行政执法监管机制,整合执法资源,形成执法合力。在市县级行政管理机关推行行政管理职能与行政处罚职能适度分离的制度和机制,在系统......

浏览全文 >
九、行政法如何对行政行为分类

行政行为如何进行分类?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等,不同分类对应的标准是不同的。那么行政法如何对行政行为分类?接下来找法网小编将为您进行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行政法如何对行政行为分类

1、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2、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分为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3、行政行为以有无法定形式要求为标准,分为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

浏览全文 >
声明:找法网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