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执行人是指什么

2021-05-29 10: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执行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执行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如果法院的生效文书作出后,并且判决书中有明确的履行义务时间,败诉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积极履行义务的,胜诉方就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审查后会启动执行程序。那么,执行人是指什么呢?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有关的内容。

  一、执行人是指什么

  1、民事执行

  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的程序,采取法定的执行措施,强制义务人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裁定或其他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的活动。

  2、申请人

  申请人是指提起诉讼的一方当事人,也可称为原告。申请人通常适用于某些州的特定案件中,如离婚以及其它家庭法案件。

  3、被申请人

  指申请人诉称侵害其合法权益或与其就民商事法律关系发生争执而由仲裁机关通知参与仲裁的人。

  4、执行人

  民事执行中并无执行人这个说法,只有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人是民事诉讼中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根据生效法律文书,采取执行措施的当事人。

  一般是民事诉讼中的胜诉方,即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人。由于中国民事执行程序一般因权利人的申请而开始,因此,民事执行中的权利人和申请人常常是一致的,司法实践中也常将二者混用。

 执行人是指什么 

  二、法院如何强制执行

  第一步: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

  人民法院的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后,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隐匿、转移财产的,执行员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第二步:采取强制措施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手段有以下几种:

  1、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2、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3、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第三步:人民法院在被执行人隐匿的财产时,可以依法发出搜查令,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单据等。

  执行完毕后,执行人员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三、法院强制执行的措施有哪些

  拘留、罚款、责令申报财产、冻结银行存款、查封房屋车辆等财产并拍卖、搜查等措施。具体为:

  1、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2、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3、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财产;

  4、搜查被申请执行人隐匿的财产;

  5、强制被申请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或者单据;

  6、强制被申请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7、强制执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8、强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和支付迟延履行金;

  9、强制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执行人是指什么的相关内容。一般来说,法院采取强制执行措施都会涉及申请人,执行人与被执行人这几方主体,所谓的执行人就是申请执行人,也就是生效判决中享有权利的人。如果您对执行人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执行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695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执行律师团,我在执行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