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劳动法诉讼时效规定

2024-05-17 01:04
找法网官方整理
劳动争议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劳动争议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本文详细解读了劳动法诉讼时效的各项规定,具体来说对于劳动仲裁不服的,十五天内可以起诉。了解这些规定有助于劳动者在维权时避免错过法律保护的时机。

  一、劳动法诉讼时效规定

  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三条规定: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劳动报酬时效说明

  1.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因此,欠发的工资、奖金、加班工资、高温津贴等都属于劳动报酬范畴,不受仲裁时效一年的限制。

  2.用人单位对于超过两年以上的工资台账已无保管的义务,因此在无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欠发劳动报酬的情形下,劳动者提出自仲裁之日起往前追溯超过两年的劳动报酬诉求可能得不到支持。

劳动法诉讼时效规定

  三、非劳动报酬时效判定

  1.非劳动报酬的时效判定主要适用于经济补偿金、赔偿金、代通知金等诉求。这些诉求的仲裁时效为一年,自劳动者离职之日起计算。

  这意味着劳动者在离职后的一年内必须提出这些诉求,否则可能失去法律的保护。

  2.对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以及未休年休假工资等诉求,虽然带有工资两字,但因其性质并非纯粹的劳动报酬,因此也适用一年的仲裁时效。

  综上所述,劳动法诉讼时效的规定涉及多个方面,劳动者在维护自身权益时需充分了解相关规定,以确保诉求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得到妥善处理。

  你了解劳动仲裁时效的相关规定了吗?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哪些疑问或困惑?欢迎在找法网上提问,我们会为你提供更专业的法律解答。

劳动争议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25724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劳动争议法律师团,我在劳动争议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