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定罪免处的条件是什么

2024-05-21 13: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刑事辩护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刑事辩护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定罪免处是指检察机关对虽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的被告人作出的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其条件包括:行为已构成犯罪且犯罪情节轻微。

  一、定罪免处的条件是什么

  定罪免处,即检察机关对虽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以免除刑罚的被告人作出的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其条件包括两方面:

  1.行为人的行为必须已经构成犯罪,这是免刑制度的前提条件。

  (1)只有当行为触犯刑法,构成犯罪时,才谈得上是否适用免刑制度。

  (2)这与刑法第十三条“但书”规定形成对比,后者指的是行为虽违法但不构成犯罪的情形。

  (3)免刑制度则是针对已构成犯罪,但因特殊原因而免于刑罚的情形。

  2.犯罪情节必须轻微,这是免刑制度适用的本质条件。

  (1)这意味着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危害不大,罪犯的人身危险性较小。

  (2)只有满足这一条件,才可能考虑免除刑罚的适用。

  (3)如果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大或罪犯的主观恶性较大,则不能适用免除处罚。

  二、免处条件详解

  在理解定罪免处的条件时,需要明确“犯罪情节轻微”的含义。

  1.这里的“犯罪情节”应作广义的理解,包括了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即包括了刑法所规定的各种免刑情节。这不仅涉及犯罪的客观事实,还包括罪犯的主观态度和行为。

  2.需要注意的是,犯罪情节轻微与刑法第十三条“但书”中所指的“情节显著轻微”存在质的区别。后者指的是不构成犯罪的情形,而前者则是在已构成犯罪的前提下,因情节轻微而免于刑罚的情形。

  3.免刑制度的适用还需要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然后加以确定。这要求司法机关在办案时,既要严格依法,又要充分考虑案件的实际情况,确保公正、公平、合理。

定罪免处的条件是什么

  三、犯罪中止与免处关系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刑法》第24条第1款对此有明确规定。犯罪中止与定罪免处存在一定的关系。

  1.犯罪中止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其本质特征包括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以及本次犯罪行为的彻底终止。

  这些特征与定罪免处的条件有一定的契合性。

  2.在犯罪中止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能够证明自己确实已经放弃犯罪或有效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那么有可能被认定为符合定罪免处的条件。

  这体现了刑法对于犯罪中止行为的积极评价和鼓励。

  3.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犯罪中止的情况都能适用定罪免处。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如犯罪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等。

  只有在满足免刑制度的本质条件和其他相关条件时,才可能考虑对犯罪中止的行为人适用定罪免处。

  定罪免处制度如何在实际案例中应用?对于犯罪中止的行为,如何判断是否满足定罪免处的条件?欢迎在找法网留言讨论,我们期待你的观点!

刑事辩护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1801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刑事辩护律师团,我在刑事辩护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