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罪立案标准

2024-05-16 12: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治安处罚法律师团队
本地律师团队 · 24小时在线
擅长治安处罚法
2分钟内响应
导读:
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罪立案标准主要基于行为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程度和后果的严重性。具体情形包括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冲击国家机关、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等。

  一、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罪立案标准

  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基于行为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程度和后果的严重性。

  1.具体来说,当行为扰乱社会秩序,严重影响到工作、生产、营业以及教学、科研的正常进行时,就可以考虑立案。

  2.如果行为涉及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或者聚众堵塞交通、破坏交通秩序,并以暴力抗拒、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且情节严重,也应视为立案的标准。

  二、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罪立案的具体情形

  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罪立案的具体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1.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

  2.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

  3.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

  4.多次组织、资助他人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

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罪立案标准

  三、法律依据及解释

  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罪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1.根据第二百九十条,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3.对于聚众冲击国家机关,致使国家机关工作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5.多次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行政处罚后仍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6.多次组织、资助他人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不仅违反法律,也损害公共利益。了解这些立案标准和法律依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是否还有其他法律话题想要了解?快来找法网提问,我们的专业律师为你解答!

治安处罚法律师团官方
已服务 188938 人 · 2分钟内回复
立即咨询
我是治安处罚法律师团,我在治安处罚法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展开全文
拓展阅读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